《史記新讀》秦始皇的祖先們(3):他在位十二年以後就去世了。他生有三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秦始皇的祖先們(3)

史記新讀

秦始皇的祖先們(3)

寧公接替他的祖父擔任國君,他即位時年齡非常小,只有十歲。

他在位十二年以後就去世了。

他生有三個兒子,長子武公被立為太子。

武公和弟弟德公是同母兄弟,都是魯姬的兒子。

寧公的另外一個兒子名叫出子。

寧公去世以後,秦國的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幾個人合謀廢掉了太子,而改立出子為國君。

出子在位六年,便被三父等人暗殺掉。

這些權臣又把原來的太子武公立為國君。

武公即位以後,由於當時權臣三父的勢力強大,為了避免被他們挾持,再次被廢掉,整日居住在平一陽一城內的封宮裡。

不久,秦軍攻打了華山附近的彭戲氏,一直打到華山腳下。

兩年以後,武公基本掌握了國政,便誅殺了三父等權臣,並且夷滅了他們的三族。

此後,武公領導秦國積極對外擴張,先是攻伐邽(在今甘肅省天水西南)、冀戎(在今甘肅省迸縣東南),在這些地方初次設立縣制,接著,秦國又在杜、鄭地區設縣,還滅亡了小虢(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

武公在位二十年以後去世,被安葬在雍邑的平一陽一。

這個時候,秦國已經開始用活人殉葬,有六十六人為武公殉葬。

武公生了一個兒子,名叫白,但是武公卻沒有立白做國君,他把君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德公。

德公即位以後,居住在今陝西省雍城境內的大鄭宮。

此時,秦人祭祀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開始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今陝西境內的鄜縣祭祀天地。

德公命人占卜遷都雍城是否吉利,結果是後代子孫可以以此地為依托向東發展,直至飲馬黃河。

秦國遷都以後,大臣梁伯、芮伯迫於壓力而前來朝見秦君。

這一年,秦國開始確定有三伏的節氣,用在城門殺狗的方法來祛除熱毒邪氣。

德公在位兩年便去世了,他的大兒子宣公即位。

秦國的各項制度在武公、德公在位時期大體有了雛形,其國力也開始迅猛發展。

這為秦穆公時期秦國的興盛並進而與中原各國爭霸奠定了堅實基礎。

賢者百里奚

秦穆公是宣公的弟弟。

宣公去世以後,他的弟弟成公即位。

成公去世以後,穆公即位。

他登基第一年,便親率軍隊攻伐今陝西省平陸縣的茅津,取得了勝利。

三年以後,他將晉國公主,即晉國太子申生的姐姐迎娶為夫人,借此與晉國結好。

此時,晉獻公滅亡了虢國、虞國,俘虜了虞國國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奚。

百里奚被俘以後,以秦穆公夫人僕役的身份陪嫁到秦國。

此後,百里奚從秦國逃跑,打算逃到楚國去,不料,在邊境上被楚人捉住了。

穆公聽說了百里奚賢能,便想用重金贖回他來輔佐自己。

但是,他擔心重金會讓楚人產生更大的貪慾,反而不會釋放百里奚,想了好久,穆公就派使者對楚人說:「我國的陪嫁奴僕百里奚現在被你國捉住,我國打算用五張黑色公羊的一毛一皮來贖回他。」

楚人並沒有多想就答應了這個要求,把百里奚交還給了秦國。

當時百里奚已經有七十多歲了,被關在監獄裡,秦穆公親自到監獄裡把他釋放出來,和他討論治國的道理。

百里奚辭謝說:「在下是亡國之臣,哪裡還值得君王您的詢問!」穆公回答說:「虞國的國君不能重用你,因此而亡國,這是他不識人才,這並不是你的罪過。」

穆公執意向百里奚請教,兩人促膝長談了三天三夜,秦穆公很受啟發。

穆公很賞識百里奚,便讓他輔佐自己,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

因為百里奚是用五張黑色公羊的一毛一皮贖回來的,所以秦人稱之為五羖(黑色的公羊)大夫。

對於如此的尊崇,百里奚推辭說:「我有一個朋友叫蹇叔,我的才能還不如他呢,只不過他的賢能不被世人所知。

從前,我在遊歷齊國的時候,落魄到了討飯的地步,就是蹇叔收留了我。

後來,我曾經打算追隨齊國國君無知,蹇叔阻止了我,不讓我去。

不久齊國就發生了內亂,於是我也因此而免於禍亂。

此後,我又到了周朝。

周王子頹特別喜歡牛,我就借養牛來接近他。

等到頹要任用我的時候,蹇叔再次勸阻了我,讓我離去,這才又一次倖免於難。

我侍奉虞國國君,蹇叔不同意,我雖然知道虞君不會重用我,但是因為貪戀功名利祿,我仍然留了下來。

我兩次聽從蹇叔的勸告,都得以倖免於難;但只一次沒有聽從他的意見,便遭遇了虞君亡國的災禍。

因此,我深深地瞭解了蹇叔的賢能。」

於是,秦穆公派人用重禮迎請蹇叔,任命他為上大夫。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