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吳越爭霸(1): 世代的冤仇,使他們水火不容。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吳越爭霸(1)

史記新讀

吳越爭霸(1)

世代的冤仇,使他們水火不容。

一山不容二虎。

征伐之間,他們先後建立了霸主之業。

太伯讓賢

吳太伯和他的弟弟仲雍,都是周人歷史上著名的首領太一王古公亶父的兒子,周王季歷的哥哥。

早些時候,因為季歷非常賢明,更重要的原因是由於他有一個聖德的兒子姬昌,所以,太一王就打算立季歷為王,以便將來傳位給姬昌。

但是太伯是太一王的嗣子,也非常賢明,並且不曾犯有任何的過錯。

這就讓太一王很為難,不知道如何是好。

太伯、仲雍得知父親的這個想法以後,從周人的長遠利益考慮,便逃跑到了現在江浙一帶的荊蠻地區,在身上刺上紋身,剪斷了頭髮,以此表示自己再不可能繼承王位。

後來,季歷被立為王,這就是王季,他死後,他的兒子姬昌即位,這就是著名的周文王,他為周人的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太伯奔逃到荊蠻以後,自稱為句吳;當地人認為他有賢德義行,便逐漸地前來歸附,達到了一千多家。

後來,眾人便擁立他為吳太伯,成為了荊蠻地區一股重要的勢力。

太伯去世以後,因為他沒有兒子,所以,弟弟仲雍便繼承了他的王位,此後部落首領的位置便父子相傳。

到了周章在位時,周武王滅掉了商朝,統一了天下,他開始尋找太伯、仲雍的後代。

武王找到周章以後,把吳地分封給他,任命他為該地的諸侯,又把周章的弟弟虞仲分封在周王室北部夏都城的舊址,成為諸侯。

虞仲傳位十二代以後,國家被晉國滅亡了。

而吳國到了太伯的第十八代孫壽夢在位的時候,開始逐漸強大、興盛,壽夢自稱為吳王。

賢能的季札

吳王壽夢在位的第二年,楚國逃亡在外的大臣申公巫臣輾轉來到了吳國,他開始教授吳人用兵打仗和駕駛戰車的技術,而他的兒子則被任命為掌管對外交往的官吏。

從此,吳國開始以獨立國家的身份與中原各國進行交往,並且開始出兵攻打楚國。

壽夢在位二十五年以後去世。

他有四個兒子,長子叫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昧,小兒子叫季札。

四個兒子之中,季札最為賢能,壽夢很欣賞他,以為他將來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便打算傳位給他。

但是季札堅持從禮法出發,認為自己不應當即位,便辭讓了父親的美意。

壽夢只好把王位傳給了諸樊,讓他代理日常的政務、掌握國家的權力。

吳王諸樊元年,因為國喪的期限已到,諸樊便要讓位給季札。

季札辭讓說:「曹宣公去世以後,諸侯和曹國人認為即位的國君是殺害太子而奪取君位的,所以他們準備擁立宣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臧即位。

公子臧得知此事以後,便逃離了曹國,以此來成全在位的君主。

所以君子稱讚公子臧能夠嚴守節一操一。

如今,您是合法的繼承人,沒有誰可以反對您,而我做國君則是不合禮法的;而且做國君並不是我的志願,我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是卻希望傚法公子臧,嚴守自己的節一操一。」

但是國人執意要立季札為王,季札沒有辦法,只好捨去了優裕的王室生活,到鄉下種田去了。

眾人看到他的態度這麼堅決,也就不再勉強他了。

十三年以後,吳王諸樊去世,他立下遺言,要傳位給弟弟余祭,並囑托余祭要用這種方法依次往下傳,一定要讓季札登上君位,以滿足父王壽夢的心願。

他還在國內廣泛地宣傳、讚美季札的節一操一,希望以此來樹立兄弟依次傳位的規矩,好讓季札的即位順理成章。

後來季札被分封在延陵,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延陵季子。

季札觀樂

吳王余祭在位第四年的時候,季札受命訪問魯國。

他知道魯國保存著周王室的禮樂,就請求觀賞。

於是,魯國的樂師便為他演奏了《周南》、《召南》。

季札聽後,讚美道:「太美好了!它們為王業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唱出了百姓勤勞王事而沒有怨言的情緒,但是尚未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

接著,樂師又演奏了《邶風》、《鄘風》、《衛風》。

季札再次讚美道:「真是美好啊!這兩首樂調深沉,含有深深的憂患意識,但是並不困惑。

我聽說衛康叔、武公的德行就是如此,這大概就是《衛風》的真諦吧。」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