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華夏始祖(4):虞舜,名叫重華,他的父親名叫瞽叟,他的祖父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華夏始祖(4)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4)

虞舜身世

虞舜,名叫重華,他的父親名叫瞽叟,他的祖父名叫橋牛,橋牛的父親名叫句望,句望的父親名叫敬康,敬康的父親名叫窮蟬,而窮蟬的父親則是顓頊大帝。

所以,虞舜是顓頊大帝的五世孫。

但是,從窮蟬一直到虞舜,幾代人都是地位低微的普通百姓。

虞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而舜的生母去世很早,瞽叟就又娶了個妻子並且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象,像是個狂妄無禮、傲慢驕縱的小人。

瞽叟卻偏喜一愛一象,常常想殺掉舜,而舜卻總能巧妙地躲過災難。

倘若舜稍有小的過錯,就會受到家人的重罰。

盡避這樣,舜始終恭敬地侍養父親以及後母、弟弟,而且一天比一天謹慎小心,毫不懈怠。

舜出生在冀州(在今河北省冀縣),曾經在歷山(在今山西省永濟縣雷首山)種過田,在雷澤(在今山西省永濟市南的雷水)裡捕過魚,在黃河邊上製作過瓦器,在壽丘(在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北)生產過各種家用器一具,在負夏(在今山東省兗州市北)做過生意。

他的父親瞽叟不講德義,後母也絲毫沒有信義,弟弟象更是十分狂傲,他們個個都看著舜不順眼,絞盡腦汁地想置他於死地。

但是,舜的忠孝仁義使得這些小人無機可乘;相反,如果家人需要幫助,舜總能出現在他們身邊,幫助照顧他們。

聲名遠揚

舜在二十歲時,就因為孝順父母而聲名遠揚了。

到他三十歲時,正巧碰上帝堯尋求可以繼承帝業的賢人。

舜由於德高望重,受到了四方諸侯的推舉。

帝堯為了考察舜內在的德行,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他;此後,帝堯為了觀察舜的表現,又派自己的九個兒子與他共同相處。

當時,舜居住在今天山西永濟縣蒲州鎮南附近的媯水岸邊,由於受到了帝堯的重視,他更加注重自身的修養。

帝堯的兩個女兒從不敢用高貴、傲慢的態度來對待舜的父母弟妹,一直遵守著婦人之道;帝堯的九個兒子也都十分忠實、謹敬地侍奉舜。

舜非常善於教化民眾,他總是以身作則地教導大家要謙恭和睦、講究誠信,他在歷山種田時,那裡的農民都互相謙讓田畔,從來沒有為此發生過爭執;他在雷澤捕魚時,那裡的漁民都互相敬讓住處,相處得非常融洽;他在黃河岸邊和老百姓製作瓦器時,出產的瓦器做工都非常一精一良。

人們仰慕舜的為人,都希望與他居住在一起。

舜的封邑不斷發展繁榮,一年時間內,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變成了村落;又過了一年,那些地方成為了鄉邑;到第三年,那些地方竟然成了繁華的大都會。

以德報怨

帝堯十分欣賞舜的為人與功績,於是賞賜給他細葛布衣和琴,替他構築倉庫,還給他一些牛、羊。

看到舜逐漸富有起來,瞽叟等人開始感到眼紅嫉妒,便又想殺害他以吞併這筆財富。

有一次,瞽叟讓舜去塗抹穀倉,等到舜爬到倉頂後,他便放火焚燒倉庫,想把他給燒死。

面對緊急情況,舜臨危不亂,用兩頂斗笠護住身一體並將它們當做翅膀,縱身跳下了倉庫,逃離了火海。

瞽叟的詭計沒有得逞。

後來,瞽叟又讓舜去挖井,這一次舜多長了一個心眼兒,在挖井時特意設了一個秘密通道,可以從旁邊的井口出去。

當井已經挖得很深的時候,瞽叟和象便一起往井下填土,打算把舜活埋了,舜便從那個暗道裡逃了出去。

瞽叟和象都認為舜這一次是必死無疑了,兩人欣喜若狂,趕緊回到家裡,開始分割舜的家室、財物。

象分得了舜的兩位妻子和一把琴,而瞽叟則分得了舜的牲口和倉廩。

接著,像就搬進了舜的居室,悠閒自得地彈起了舜的那把琴。

這時,舜忽然從門外走了進來,安然無恙地站在象的面前。

象大吃一驚,臉上流露出不高興的神情,卻仍然虛情假意地說:「哥哥,我以為你不幸去世了,正在傷心難過呢。」

舜卻平靜地回答說:「是啊。

我們兄弟之間的情義可以說得上是深厚無比了。」

此後,舜不僅沒有怨恨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反而更加恭敬地侍奉和一愛一護他們。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