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4):還沒有到達陳縣,楚王韓信果然在郊外的路上迎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4)

史記新讀

劉邦的左膀右臂(14)

劉邦覺得他的主意不錯,值得一試,於是派出使者告知各諸侯到陳縣會面,劉邦便隨即出發。

還沒有到達陳縣,楚王韓信果然在郊外的路上迎接。

劉邦預先準備好武士,見韓信來了,立即將他拿下捆一綁起來,裝在副車中。

韓信喊道:「天下已經平定了,鳥盡杯藏,我必然要被烹殺了!」劉邦回過頭對韓信說:「你別出聲喊叫了!你謀反,已是明顯的事了!」高帝於是在陳縣會見了諸侯,隨後平定了楚地。

陳平受封

劉邦回到洛一陽一,認為現在殺他不合適,就赦免了韓信,降封他為淮一陰一侯,又對其他有功的大臣論功行賞。

陳平功勞最大,被封為戶牖侯。

陳平辭謝說:「這不是我的功勞。」

皇上說:「我採用了先生的計謀,克敵制勝,這不是功勞是什麼呢?」

陳平說:「要不是魏無知,我怎麼能入朝為官呢,又怎麼能為大王效力呢?」

皇上讚賞地說:「像先生您這樣,可謂是不忘本了。」

於是又賞賜了魏無知。

劉邦返回時經過曲逆,他登上城樓,望見縣城的房屋都很高大,說道:「這個縣好壯觀!我行遍天下,只見到洛一陽一和這個縣是這樣。」

回頭問御史說:「曲逆的戶口有多少?」

御史回答說:「當初秦朝時有三萬多,中間連年戰亂,很多人逃亡藏匿,如今現在僅存五千。」

劉邦隨即便命令御史,改封陳平為曲逆侯,盡享全縣各戶的賦稅收入,取消以前所封的戶牖鄉。

此後陳平曾以護軍中尉的身份跟從高帝征討陳豨和黥布。

他一共出過六次奇計,每次獻計之後都增加了封邑,一共增封了六次。

他的奇計有的頗為隱秘,世間無人得知,很多沒有流傳下來。

智救樊噲

劉邦在平定黥布叛亂的返回途中,因受傷而患病,車駕緩緩地行至長安。

這時,燕王盧綰進行反叛,皇上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兵征討他。

樊噲啟程後,有人在背後向劉邦說樊噲的壞話。

劉邦聽信了讒言,發怒說:「樊噲見我病了,便盼望我死,真是氣死我了。」

他採用陳平的計謀,召絳侯周勃在病榻前受命,對他說道:「陳平速駕車馬載著周勃替代樊噲領兵,到了軍中以後立即斬下樊噲的頭!」二人接受了詔命,駕車急行,邊走邊商議說:「樊噲是高帝的老朋友了,功勞很多,而且又是呂後妹妹呂嬃的丈夫,與高帝有親戚關係並且身份顯貴,高帝因為一時憤怒的緣故想殺他,只怕將來要後悔。

我們不如把他囚禁起來交與皇上,由皇上自己處決他。」

他們沒有到達軍營,走到半路上,用符節召來樊噲。

樊噲接受詔令,立即被反綁起來裝上囚車,押往長安,周勃替樊噲為將,率兵平定燕地。

陳平在返回時聽說劉邦去世,他害怕呂後聽信讒言發怒,便急駕車馬先行。

路上遇到使者詔令陳平和灌嬰駐守滎一陽一。

陳平接受了詔命,他先驅車趕到宮廷,見到高帝的靈位後,立即嚎啕大哭,痛哭流涕,趁機在高帝靈堂內向呂後稟奏處理樊噲一事的經過。

呂太后聽後十分感動,哀憐陳平,對他說到:「一愛一卿啊!您一路辛苦了,還是回去好好休息吧。」

陳平害怕讒言加身,堅決請求留宿宮中,擔任警衛。

呂太后於是任命他做郎中令,說到:「請你好好輔佐教導孝惠皇帝。」

樊噲被押到長安,因為與呂後的特殊關係,便被赦免並恢復了原來的爵位和封邑。

降將王陵

公元前189年,丞相曹參去世,惠帝任命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王陵,是沛縣人,他當初是縣裡的豪紳,高祖在地位卑微時,像對待兄長那樣侍奉王陵。

王陵這個人缺乏文化素養,一愛一意氣用事,喜歡直言不諱。

劉邦當初在沛縣起兵,進抵到鹹一陽一時,王陵也自己聚集一黨一羽幾千人,駐在南一陽一,因為自己勢力強盛,想自己單干,不肯跟從劉邦。

等到後來劉邦回軍進攻項羽時,兵強馬壯,勢不可擋,王陵才率兵歸屬劉邦。

項羽當初招降王陵時也是煞費了一番苦心,他派人捉拿到王陵的母親,安置在自己的軍營中,王陵的使者到來時,項羽就讓王陵的母親出來坐著,想用此招降王陵。

王陵的母親私下送走使者時哭著說:「請替一我告訴王陵,一定要小心地侍奉漢王。

漢王是個寬厚的長者,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而有三心二意。

為了表示我的決心,我以一死來給你送行吧。」

說完之後就拔劍自刎而死。

項王看到之後發怒,以為她害了自己的大事,就烹煎了王陵的母親。

王陵最終還是跟從劉邦平定天下。

王陵跟雍齒關係親密,而雍齒又是劉邦的仇人,王陵又原本被一逼一無奈才跟從了劉邦。

由於這些原因,王陵受封較晚,被封為安國侯。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