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漢武帝的荒唐事(2):祭祀的時候壇上佈滿火炬,壇旁擺著烹煮器一具。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漢武帝的荒唐事(2)

史記新讀

漢武帝的荒唐事(2)

武帝從此開始在郊外祭祀泰一神。

祭祀的時候壇上佈滿火炬,壇旁擺著烹煮器一具。

一次,主管官員發現祭壇上方有奇異的光芒出現。

太史公和祠官寬舒等就建議說:「神靈降下美好景象,是保佑福祿的吉祥預兆,應該在這神光所照的地域建立泰畤壇,用來宣揚上天的神明瑞應。

應讓太祝主管此事,每年秋天和臘月間舉行祭祀。

每三年天子郊祀一次。」

武帝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命令太祝每年都專門去祭祀泰一神。

欺君被殺

李少君死後,有個名為少翁的齊人因可以招引鬼神而受到漢武帝的一寵一幸。

漢武帝有一個十分一寵一愛一的王夫人,不幸早早去世,漢武帝對他非常思念。

據說少翁讓武帝在帷帳之外等候,他利用方術在夜裡使王夫人和灶神的形貌顯現出來。

漢武帝隔著帷幕望見了王夫人的身影,一解相思之苦。

武帝非常高興,於是就封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給他很多物品,以賓客之禮對待他。

文成將軍曾勸漢武帝說:「皇上想要跟神交往,但現在宮室、被服等用具都不像神靈所使用的物品,因此神靈才不降臨。」

武帝於是下令製造了畫有各種雲氣的車子,按照五行相剋的原則,在不同的日子裡分別駕著不同顏色的車子以驅趕惡鬼。

武帝又在甘泉營建甘泉宮,在宮中建起高台宮室,室內畫著天、地和泰一等神,擺上祭祀用具,想借此招來天神。

與武帝相處時間一久,文成將軍的方術漸漸不靈驗了,神仙總也不來。

為防止露餡兒,文成將軍就在一塊帛上寫了一些字,讓牛吞到肚裡。

然後他自己裝作不知,說這頭牛的肚子裡有怪異。

把牛殺了觀看,果然發現有一塊寫著文字的帛書,上面的話都很奇怪。

但這番把戲並沒有蒙過漢武帝,他對此事十分懷疑。

恰巧有人認得文成將軍的筆跡,經過審問,果然是文成將軍假造的。

漢武帝於是殺了文成將軍,為了給自己遮醜,他下令把這件醜聞隱瞞了起來。

巫醫的把戲

一次,武帝病得很重,巫醫們什麼法子都用了,卻不見好轉。

有人又向皇帝推薦了一位巫師,他說:「上郡有個巫師,他生病時鬼神能附在他的身上。」

武帝於是下令把巫師召來,供奉在甘泉宮。

等到巫師生病的時候,武帝派人去問附在巫師身上的神君。

神君說道:「天子不必為病擔憂,病不久就會好的,您可以到甘泉宮跟我相會。」

武帝的病丙然有些好轉,他於是親自前往甘泉宮,在那裡調養一段之後,病丙然完全好了。

武帝下令大赦天下,把神君安置在壽宮。

神君中最尊貴的是太一神,他身邊還有大禁、司命之類的神仙輔佐。

但人們看不到神仙的模樣,只能聽到他們的說話聲,跟人的聲音一樣。

神仙們時去時來,來的時候能聽見沙沙的風聲。

他們住在室內的帷帳中,有時白天說話,但經常是在晚上。

武帝對他們非常敬重,在宮殿內張掛羽旗,設置祭器,來禮敬神君。

他讓巫師關照神君的飲食起居。

眾神所說的話,由巫師記錄並傳送下來。

其實,據說神君所說的話一般世俗人都知道,沒有什麼特別的,可是武帝卻暗暗高興,以為真有天神降臨。

六印將軍

文成將軍死後,又有人向武帝推薦了巫師欒大。

欒大原是膠東王劉寄的宮人,他曾跟文成將軍同拜一位老師學習。

欒大這個人長得高大英俊,說什麼大話也不猶豫。

他吹噓說:「我曾經在海中往來,見到過安期生、羨門高那些仙人。

不過他們認為我地位低下,不信任我。

我的老師曾說:『黃金可以煉成,黃河決口可以堵塞,不死之藥可以求得,神仙也可以招來。

』我只怕像文成一樣遭到殺身之禍,只好閉嘴!」武帝只得搪塞說:「文成只是誤食馬肝而死。

如果您對方術真的有研究,我有什麼捨不得的呢!」欒大說:「陛下如果一定要想要招來神仙,那就要讓神仙的使者地位更尊貴,讓他有自己的家眷,用客禮來對待他,不要瞧不起他,並讓他佩帶各種印信,才可以使他傳話給神仙。

即使這個樣子,神仙究竟肯來不肯來,尚在兩可之間。

只有讓神仙的使者極為尊貴,才有可能招來神仙。」

武帝將信將疑,要他先使個小方術,檢驗一下效果。

他就表演鬥棋,那些棋子果然在棋盤上互相撞擊。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