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帝王之後(5):莊公娶了一名齊國女子為夫人,這個女人長得非常漂亮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帝王之後(5)

史記新讀

帝王之後(5)

武公去世以後,他的兒子莊公繼位。

莊公娶了一名齊國女子為夫人,這個女人長得非常漂亮,可是卻沒能給莊公生下個兒子。

於是莊公又迎娶了陳國的一個女子,這個陳國女子生下了一個兒子,但是非常不幸,孩子生下來不久就夭折了。

這個陳國夫人的妹妹跟姐姐陪嫁過來,也做了莊公的妃子,並生下了公子完。

完的生母很早就死去了,莊公便將完交給那位齊國夫人撫養,並且立他為太子。

此外,莊公還有一名非常一寵一愛一的小妾,她生下了公子州吁。

州吁長大以後,十分喜好軍事,莊公便任命他為將領。

大臣石碏覺得這件事有失公允,便勸諫莊公說:「大王您的小兒子喜好兵事,您就任命他做了將領,這樣做不太公平,恐怕以後國家會因此發生禍亂。」

但是莊公並沒有聽取他的意見,反而對他說:「這是你多慮了,我是因為他擅長軍事才任命他做將領,並不是因為他是我的兒子才這樣做。

放心吧,我的國家不會發生禍亂。」

莊公去世以後,太子完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桓公。

因為公子州吁一向驕橫奢侈、揮霍無度,所以桓公就罷免了他的職務,州吁只好逃亡到國外。

當時,鄭國國君鄭伯的弟弟段進攻鄭伯,也因為失敗而逃亡,於是州吁和段便結為了朋友。

州吁這個人心胸狹窄,對桓公罷免他職位的事一直耿耿於懷。

幾年以後,他聚集了衛國的一些亡命徒,派他們殺死了桓公而自立為衛君。

隨後,為了幫助他的朋友段,州吁便打算去攻打鄭國,他還請求宋國、陳國、蔡國與他一同行動,在州吁的利誘下,三國答應了他的請求。

由於州吁一向喜好兵事,窮兵黷武,並且還殺死了桓公,因而衛國人並不一愛一戴他,大臣石碏打算除掉這個暴君。

一開始,他假裝與州吁親善,平時經常和他在一塊兒飲酒、狩獵,漸漸地得到了州吁的信任,然後,石碏又暗地裡與桓公的母家陳國聯繫,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

後來州吁率軍到鄭國的郊外去狩獵,石碏便與陳侯謀劃,派遣一個名叫醜的右宰(官名)給州吁進獻食物,然後趁機把他殺死在了濮水邊。

除掉州吁以後,石碏從邢國將桓公的弟弟晉接回來,擁立他為國君,這就是衛宣公。

邪惡與道義

衛宣公剛開始即位的時候,非常一寵一愛一夫人夷姜。

夷姜生下了公子伋,宣公便立伋做了太子,並且讓右公子輔導他。

太子長大以後,右公子決定為他迎娶齊國的女子做妻子。

新一娘一子剛剛來到衛國,還沒過門,宣公就被她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住了,然後就不顧父子間的倫理道德和眾人的反對,將新一娘一子據為己有。

這個齊國的女子給宣公生下了兩個兒子,也就是公子壽和公子朔,為了使他們將來有所作為,於是宣公就讓左公子來輔導他們。

太子伋的母親去世以後,宣公的正室妻子和公子朔便聯起手來一同讒毀陷害太子伋。

宣公也因為自己當初奪取了太子的妻子,怕太子懷恨在心,將來報復自己,所以就一直想要廢掉他。

宣公聽到了讒毀陷害太子的惡言以後大為惱火,對他更加地憎惡,於是便派遣太子出使齊國,想乘機把他除掉。

他命令太子手持著白色的旌旗,然後告訴刺客說:「我派你去完成一項重大的任務,你在過節上等候著,如果見到手持白色旌旗的人就把他殺死,不用問太多。」

公子壽是公子朔的哥哥,他是個善良、有道義的君子,他得知了公子朔等人陷害太子而且宣公計劃殺死太子的一陰一謀後就急忙派人告訴太子說:「邊境上有刺客,他被命令去殺死手拿白色旌旗的人,這分明就是衝著您來的,您可千萬不要去啊!」而太子是一個極為孝順、講究禮法的人,他回答說:「違背父親的命令而求得自身生存,我不可以這樣做。」

雖然他死亡就在前面等著他,但他還是動身出發了。

公子壽看見太子不聽勸告,無奈之下,便偷取了白色的旌旗,先太子一步奔馳到了國界上。

早已等候在那裡的刺客見到手持白色旌旗的人,不由分說,立即把他殺了。

公子壽死後,太子趕到了事發現場,抱著弟弟的一屍一體,悲痛萬分,他對刺客說:「我才是真正的太子,你要殺的人是我!」於是刺客又殺死了太子,然後回去向宣公覆命。

接著,宣公就把公子朔立為了太子。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