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晉風雲(13):魏安僖王時期,國家積貧積弱,國力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晉風雲(13)

史記新讀

三晉風雲(13)

秦昭王與魏國

魏安僖王時期,國家積貧積弱,國力衰微,對外完全處於被動。

此時,西邊的秦國已經十分強大,兵強馬壯,經常發動對外戰爭,獲取了不少利益。

一次,秦昭王把他的左右大臣召集在一起,向他們詢問:「諸位一愛一卿幫寡人分析一下,現在的韓國、魏國與當初相比,哪個時期更為強盛?」

大臣們議論紛紛,都認為當初的兩國強盛。

昭王接著問:「那麼兩國的如耳、魏其與當初的孟嘗君、芒卯相比,誰更為賢能呢?」

群臣都認為後者更為賢能。

於是,昭王放心的說:「當年孟嘗君、芒卯憑借自己的賢能,率領強盛時期的韓國、魏國來攻打我國,還不能把我國怎麼樣。

現在,無能的如耳、魏其,率領弱小的韓國、魏國要是來攻打我國,那就更不會有什麼威脅了。

我國反而可以出兵,用不了幾個回合,就會很輕鬆地打敗它們,你們說是不是啊?」

群臣聽了之後頻頻點頭稱是,都認為昭王言之有理。

正當昭王沉醉在群臣的稱讚中聲時,大夫中旗從群臣中走了出來表示異議。

他對昭王鞠了一躬說:「大王,您對天下的形勢估計錯了。

當初,晉國六卿並立時,智氏最為強大,它先後滅了范氏、中行氏,接著又率領韓、魏的軍隊把趙襄子圍困在晉一陽一,掘開晉水淹灌晉一陽一城,晉一陽一城只剩下三版寬的地方沒有被水淹。

智伯到戰場上巡視水勢,魏桓子前來為他趕車,韓康子在身邊陪乘,那是多麼威風啊!智伯當時已是目空一切,指著滔一滔一不一絕的河水說:『我現在才知道水可以滅亡別人的國家啊!』因為魏國的安邑緊鄰汾水,韓國的平一陽一緊鄰絳水,智伯的軍事行動威脅到了兩國的安全。

所以,魏桓子與韓康子互相暗遞眼色,達成了默契,尋機將來一定要聯手除掉智氏。

後來,二人聯合趙襄子滅亡了智氏,瓜分了它的封地。

現在,秦國雖然兵強馬壯,但是不會超過當年的智氏,韓國、魏國雖然弱小,但還是比當年它們在晉一陽一城下時的力量強大。

現在,也正是它們達成默契的時候,希望大王千萬不要輕視它們,不然的話就會出現當年智氏那樣的下場。」

秦昭王聽了他的這一番分析之後,才如夢方醒,心裡面對兩國也感到了恐懼。

從此之後再也不敢小瞧他們了。

後來,齊國、楚國聯合攻打魏國。

魏國節節抵抗,邊戰邊退,眼看就要支撐不住了。

魏王派人向秦國求救,派出的使臣絡繹不絕,而秦國那邊一直風平一浪一靜,沒有任何反應,秦國救兵也遲遲不來。

魏國有位名叫唐雎的老人,已經九十多歲了,他看到自己的國家危在旦夕,心急如焚,便拄著拐棍,邁著蹣跚的步子走向皇宮,跪在地上向魏王請命說:「陛下,老臣請求西去遊說秦王,讓秦國的救兵比老臣先到達魏國。」

魏王聽了之後非常感動,親自下殿把唐雎攙扶起來,動容地對他說:「老人家,魏國百姓的安危就托付給你了。」

然後趕緊吩咐人準備車馬送他出發。

唐雎一路上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終於在第一時間到達了秦國,拜見了秦王。

秦王看到他已經一大把年紀了,趕緊給他賜坐,感慨地對他說:「您老人家遠道而來,實在是辛苦您啊!魏國幾次派人求救,我已經知道魏國已經相當危急了。」

唐雎起身回答說:「大王既然知道魏國危急,卻遲遲不發救兵,我認為是那些為您出謀劃策的大臣們無能。

魏國,是眾所周知的大國,然而,它之所以向西來侍奉秦國,自稱為秦國的東方藩屬、接受秦國賜給的冠帶、按時向秦國進獻貢品,是因為強大的秦國是個值得信賴的盟國。

現在,齊國、楚國的聯軍已經在魏國都城的郊外會合,隨時都有將魏國滅亡的危險。

而秦國救兵卻遲遲不發,那就是秦國認為魏國不太急迫罷了。

如果秦國坐等魏國大急,被迫加入合縱行列,那時候還要秦國的救兵幹什麼呢?這樣的話,秦國將要失去魏國這麼一個東方藩屬,而使齊、楚兩個敵國強盛,這又對您有什麼好處呢?」

秦昭王這才感到事態的嚴重一性一。

立即派兵救援魏國,魏國才轉危為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