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戰國四君子(3):魏子往返了三次,卻沒有拿回來一文錢。田文責問他為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戰國四君子(3)

史記新讀

戰國四君子(3)

有一次,田文的家臣魏子替他收繳封邑的租稅。

魏子往返了三次,卻沒有拿回來一文錢。

田文責問他為什麼這樣,魏子回答說:「臣在路上遇見了一位賢者,於是臣便擅自做主,把收繳上來的租稅以您的名義送給了他,因此臣空手而歸。」

田文聽後十分惱火,便斥退了魏子。

幾年以後,有人在齊閔王面前譭謗田文,說他將要作亂。

不久,齊閔王被賊臣田甲劫持,脫險以後,齊閔王懷疑這件事情是田文在幕後一操一縱的。

便想懲治他。

田文聞訊後恐懼不已,可又無法為自己申辯,便只好逃往國外。

當初接受魏子饋贈的那位賢者聽說了此事,為了報答田文的恩情,他便上書齊閔王,為田文申訴、辯白,並且以自己的一性一命為田文擔保。

接著,那個人又來到王宮門前自刎而死,希望用自己的一性一命來洗清田文的罪名。

齊閔王被此人的舉動所震驚,於是便派人去跟蹤調查事情的真相。

結果證明,田文果然是清白的。

於是,齊閔王又召回了田文,打算繼續讓他擔任丞相。

而田文則已經厭倦了複雜、黑暗的政治生活,便借口自己身一體有病,請求齊閔王恩准他告老還鄉。

齊閔王看他無意於仕途就批准了他的請求。

回家休養的田文依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齊國的政治與外交。

後來,齊閔王滅掉了宋國,變得更加驕傲,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他打算除掉田文。

田文知道後非常害怕,為了逃命便離開了自己的國家,動身前往魏國。

魏昭王任用田文做了宰相,不僅與秦國、趙國聯合,還與燕國一同打敗了齊國。

齊閔王出逃到莒邑,最終死在那裡。

此後,田文辭去魏國宰相的職位,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他堅持中立的態度,不歸屬於任何一個國家。

齊襄王繼位以後,害怕田文的潛在威脅,便與他結好,重新親近他。

幾年以後,田文在薛邑去世,齊王賜給他孟嘗君的謚號。

隨後田文的幾個兒子爭著繼位,弄得薛邑一片混亂。

齊國與魏國趁機聯合滅掉了薛邑,從此,田文的祭祀斷絕了。

不知足的馮諼

田文禮賢下士的美名傳遍了天下,當時齊國的一個名叫馮諼的人前來拜見他。

馮諼家裡很窮,他穿的是草鞋,身上的衣服也是粗布的,並且還有不少補丁。

田文接見了他,但沒有看不起他的意思,便客氣地問他說:「先生遠道而來,不知有何指教啊?」

馮諼直率地回答說:「我聽說您能夠禮賢下士,而我因為貧窮無法生存,所以特意前來托身給您。」

田文笑了笑,便吩咐家臣把馮諼安排在下等賓客所居住的傳捨裡。

十天以後,田文問傳捨的捨長說:「這些天,新來的客人馮諼都做了些什麼呀?」

捨長回答說:「馮先生很貧窮,身上只有一把劍,又用草繩纏著劍一柄一。

他用手指彈著劍,吟唱道:『長劍啊長劍,咱們還是回家吧,這裡吃飯沒有魚啊。

』」田文聽後,覺得馮諼可能對居住在下等賓客住的傳捨不太滿意,於是就吩咐家臣把他安排到了中等賓客居住的傳捨,從此以後,馮諼的飯桌上有了魚。

五天以後,田文又問捨長同樣的問題。

捨長回答說:「馮先生又彈著劍吟唱道:『長劍啊長劍,咱們還是回家吧,這裡出入沒有車子啊。

』」田文於是又吩咐家臣把馮諼安排到了上等賓客居住的傳捨,從此以後,馮諼出入可以有車坐了。

又過了五天,田文第三次問捨長同樣的問題。

捨長回答說:「先生又彈著劍吟唱道:『長劍啊長劍,咱們還是回家吧,我無法養活家人啊。

』」這回,田文終於有些不耐煩了,流露出了不高興的神情,但是他還是派人給馮諼的家人送去了財物。

從此以後,馮諼就不再吟唱了,而田文門下的眾多賓客都認為他貪得無厭,所以沒有人願意搭理他。

馮諼收債

馮諼在此後的一年時間裡,幾乎沒有說過一句話。

當時,田文擔任齊國丞相,在薛地他有一萬戶的封邑。

隨著門下食客日益增多,田文對他們的供養也出現了麻煩,因為單靠封邑的收入已經遠遠不夠了。

於是田文派人到封邑去放債,想借助利息來解決食客的供養問題。

但是,一年多的時間裡,利息卻始終收不上來。

對此,田文很憂慮,他問左右的人說:「什麼人可以為我到薛邑去收回利息啊?」

傳捨的捨長說:「馮諼先生看樣子是位能說會道的人,他年紀大了,又沒有別的技能,您可以讓他去收債。」

田文見沒有其他合適人選,便同意了捨長的建議,派馮諼去收債。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