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趙國雙傑(1):一個是戰功卓著、馳騁疆場的武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趙國雙傑(1)

史記新讀

趙國雙傑(1)

一個是能言善辯、威武不屈的文臣。

一個是戰功卓著、馳騁疆場的武將。

趙國的安危,就在他們的肩上。

臨危受命

趙國雙傑是指戰國時趙國的武將廉頗和文臣藺相如。

廉頗發跡比較早,趙惠文王十六年,他率軍攻打齊國,大敗齊國的軍隊,攻取了一陽一晉城。

因為此次漂亮的戰績,廉頗被趙惠文王任命為上卿,同時也以英勇善戰而聞名於天下。

同為趙國人的藺相如,起初在趙國的宦官長穆賢的家裡做他的私人官吏,可謂地位低下,但終於有一個難得的機會擺在了他的面前,他勇敢地抓住了,而他的人生從此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一次偶然的機會,趙惠文王得到了楚國的國寶和氏璧。

秦國的國君秦昭王也想得到和氏璧,聽到了這個消息後,連忙派使臣送信給趙王,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

於是,趙王召集大將軍廉頗以及其他大臣商議:秦王是反覆無常出爾反爾的超級無賴,把和氏璧給秦國吧,趙國恐怕會被秦國欺騙,城池與和氏璧都落了空;拒絕秦國吧,趙國又擔心秦國藉機派兵來攻打。

眾說紛紜,給還是不給始終定不下來。

趙王打算物色一位能夠出使秦國、答覆秦王的使者,可誰都知道去了凶多吉少,都不願幹這一性一命攸關的苦差事。

宦官長穆賢找到一次機會,向趙王進言說:「臣的家臣藺相如可以擔當出使秦國的使臣。」

趙王問:「你憑什麼推薦他呢?這樣的人身份低微,也沒聽說有什麼特別的才能。」

穆賢回答說:「臣曾經犯罪暈了頭,打算私下裡偷渡到燕國去。

藺相如勸止臣說:『您瞭解燕王的為人嗎?』臣回答說:『我曾經跟隨趙王和燕王在邊境上會面。

燕王私下裡十分熱情地握著我的手,說願意與我結交、做朋友。

因此,我覺得他可以信賴,所以打算投奔他求他庇佑。

』藺相如說:『當時,趙國強大而燕國弱小,而您被趙王一寵一愛一,因此,燕王想要與您拉關係好托您給他辦事。

如今,您是作為逃亡的臣子到燕國去,燕國害怕趙國,以此判斷,燕王必定不敢收留庇護您,害怕惹怒趙王而威脅到燕國的安全。

燕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您捆一綁起來押送回趙國。

所以,趁現在您還沒有鑄成大錯,不如向大王自首,或許大王開恩,您可以僥倖免死。

』於是,臣聽從了他的勸告,而大王您仁慈,赦免了臣。

通過這件事,臣認為藺相如智勇雙全,應該是出使秦國的理想人選。」

於是,趙王召見了藺相如,問他說:「秦王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換取毖人的和氏璧,你認為,寡人應該答應他嗎?」

藺相如回答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所以,不能不答應。」

趙王接著問:「如果秦王拿去了和氏璧,而不給寡人城池,那又該怎麼辦?」

藺相如回答說:「秦國用城池要求換取我國的和氏璧,如果我國拒絕,就會理虧,喪失國家的信譽。

趙國給了秦國和氏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池,那麼秦國會因為理虧而名譽掃地。

權衡兩者,臣認為寧可答應秦國,讓它擔負言而無信、出爾反爾的責任。」

趙王又問:「先生認為,我國有誰可以出使秦國呢?」

藺相如說:「如果大王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那麼,臣願意為大王出使秦國。

如果秦國真的把城池劃給了趙國,和氏璧就留在秦國;如果趙國得不到秦國的城池,臣向大王保證,一定會完璧歸趙。」

這種局面下,趙王沒有更多的選擇,便派遣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

完璧歸趙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後,秦昭王在章台宮接見了這位趙國的使者。

藺相如首先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看到和氏璧十分高興,之後隨手就把和氏璧遞給身邊的嬪妃和侍從們觀賞,眾人都為秦王得到這稀世之寶而高呼萬歲。

此時,秦王卻好像完全忘記那十五座城池的事,絕口不提。

藺相如看出秦王想耍賴,根本沒有交換的誠意,於是就走上前說:「和氏璧上面有塊瑕疵,請讓在下指給大王您看。」

於是,秦王命人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

藺相如拿到和氏璧後,後退了幾步站定,倚靠著宮殿裡的柱子,怒發上衝冠,義正詞嚴地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這個寶貝,派使者送信給趙王。

趙王為此特意召集群臣商議,大臣們都說『秦王一向貪婪成一性一,倚仗自己強大的武力,掠奪其他國家,此次必定是想用空話來騙取和氏璧,趙國恐怕連秦國的城池邊都摸不到』。

於是,大家都建議趙王拒絕您的要求。

而趙王則認為,平民百姓之間的交往尚且以誠信為榮,以互相欺騙為恥辱,何況堂堂的大國之間呢?而且因為一塊璧玉而惹得秦王您不高興,影響了兩國的友好關係,這是不應該的。

因此,趙王鄭重地齋戒了五天,派在下手捧和氏璧來到秦國,還帶著趙王特地呈送給您的國書。

趙國為什麼這樣做呢?那是尊重秦國,表示對您的敬意。

如今,在下來到貴國,大王只是在這普通的宮殿裡接見我,禮節如此簡單,態度如此傲慢;您拿到和氏璧以後,又隨意傳遞給美人觀賞,卻隻字不提城池的事,這不是戲一弄在下嗎?在下認為,大王並沒有交換的誠意,所以收回了和氏璧。

如果大王執意一逼一迫在下交出和氏璧,那麼,在下將會把自己的頭顱與這和氏璧一同撞碎在這柱子上!」說完,藺相如緊緊一握住和氏璧,斜視柱子,假裝做出要撞擊柱子的姿勢。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