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
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
燕王說:「寡人就像蠻夷之徒一樣,處在落後荒遠的地方,這裡的人即使是男子漢也如同嬰兒一樣,智力平庸,沒有什麼深謀遠慮,說話做事都不靠譜。
如今,承蒙先生教誨,寡人願意向西跟隨秦國,並獻出恆山腳下的五座城池作為見面禮。」
張儀於是回秦國,還未到鹹一陽一,秦惠王就去世了,武王即位。
張儀頓時如冷水澆頭,萬分沮喪。
他深知,繼位的武王自做太子時就討厭自己,朝中群臣見他在惠王面前備受恩一寵一早已妒火萬分,如今武王繼位,自己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等到繼承王位後,很多大臣說張儀的壞話:「張儀不講信用,反覆無常,靠出賣國家,來換取先王的恩一寵一。
秦國要是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恥笑。」
諸侯們聽說張儀和武王翻臉了,都感到連橫親秦之舉前途黯淡,又都背叛連橫之約,紛紛實行合縱外交。
於是張儀的努力也隨之付之東流。
眾叛親離
大臣們不斷地在秦武王面前詆毀張儀,把諸侯疏遠秦國的事全歸罪於張儀。
齊國發現上當之後,又派人來責備張儀。
張儀的處境岌岌可危。
張儀失去政治靠山,面對目前的形勢,看出秦國已非久留之地,如果不知難而退,遲早要招致殺身之禍。
於是,他左思右想,陡生一計。
他對秦武王說:「大王,最近一段時間,東方各國均無戰事,友善相處。
依臣看來,這對我們秦國是非常不利的。
因為,只有東方各國兵戎相見,戰火不斷,我們秦國才可以乘機割得更多的土地。」
秦武王繼位以來,一心想擴大疆域,以顯示其大作為,只是苦於沒有可行的良策。
今見張儀提及,知其有打算,頓時來了興致,忙問:「先生有何高見呢?」
張儀說:「如今,聽說齊王特別憎恨臣,只要臣在哪個國家,他一定會出動軍隊討伐它。
所以,臣希望大王讓臣到魏國去,齊國必然要出動軍隊去攻打魏國。
魏國和齊國的軍隊在城下混戰時,大王可以利用這個間隙去攻打韓國,奪取三川,進而兵出函谷關,挺一進周都,周天子一定會投降。
大王就可以挾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圖戶籍,這就是成就帝王的功業啊。」
秦王認為他說的對,就準備了三十輛兵車,送張儀到魏國。
齊王果然出動軍隊攻打魏國,魏哀王很害怕,覺得因張儀而使魏國無端受害,實在不值得。
有意讓張儀離魏歸秦,又覺此話不好開口。
正在焦灼萬分、左右為難之際,張儀不請自到,主動拜見魏王說:「大王,您恐怕正在為齊國動兵之事擔憂吧?大王勿慮,不需大王一兵一卒,臣能即刻讓齊國罷兵。」
魏王將信將疑,但是見張儀如此胸有成竹,就答應了。
張儀派遣他的門客馮喜到楚國,讓他借用楚國使臣的身份到齊國,對齊王說:「大王特別憎恨張儀,但大王若出兵伐魏,正中了張儀的詭計。」
使臣就把張儀對秦武王說的話向齊王複述了一遍,又說:「如今,張儀去了魏國,大王如果攻打它,就會使國家疲憊困乏,也得罪了其他強國,樹敵這麼多,只怕會惹禍上身,最後說不定讓張儀又重新得到秦國的信任。」
齊王覺得言之有理,心裡歎道:「張儀呀,張儀,我又險些中了你的一奸一計!」於是撤回了攻打魏國的部隊。
魏王忽聞齊國偃旗息鼓,自行撤兵,當然是不勝驚喜,對張儀越發一寵一信百倍。
甚至還讓他擔任了相國。
然而,張儀相魏僅一年,便於周赧王六年(前309年)死於魏國。
至此,一代縱橫家張儀的歷史畫上了句號。
惡語中傷
陳軫,也是到處遊說的縱橫家。
他和張儀共同侍奉秦惠王,都被重用且身居高位,兩人互相在秦王面前爭一寵一。
張儀在秦王面前中傷陳軫說:「陳軫用豐厚的禮物來往於秦楚之間,應為國家外交做出許多貢獻。
如今楚國卻不曾對秦國友好反而只對陳軫親善,可見陳軫為自己打算的多而為大王打算的少啊。
而且陳軫想要離開秦國前往楚國,大王沒聽說嗎?」
秦王就問陳軫說:「我聽說先生想要離開秦國到楚國去,有這樣的事嗎?」
陳軫回答十分乾脆:「有。」
秦王說:「張儀的話果然可信。」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