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趙國雙傑(5):所以,趙王只能派出老將廉頗與秦軍對抗。秦國此時完成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趙國雙傑(5)

史記新讀

趙國雙傑(5)

此時,趙奢已經去世,而藺相如又得了重病。

所以,趙王只能派出老將廉頗與秦軍對抗。

秦國此時完成了商鞅變法,國力強盛,軍戰鬥力也很強。

所以一開始的戰鬥,趙軍接連失利。

面對這種困境,經驗豐富的廉頗稍微退卻,築起了壁壘,堅守不戰,大打持久一戰,秦軍不管怎樣挑釁都沒有引出趙軍決戰。

形勢開始朝著不利於秦軍的方向發展,因為他們遠離國土,部隊的給養是個大問題,戰爭拖得越久,他們的形勢越不利。

於是,秦國派出了間諜,到趙國去散佈謠言說:「秦國並不畏懼廉頗那個老匹夫,但是卻害怕馬服君的兒子趙括擔任趙軍的統帥。

如果趙王任命他為統帥,那麼秦軍就會怕得掉了褲子,這仗不用打趙國也會贏的!」

趙王年輕,沒有什麼判斷力,他只想快點解決戰爭。

於是,他聽信了謠言,把趙括召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的統軍將領是白起的話,我就得考慮對付一下。

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之流的對手。

要是趙國統率我做的話,打敗他不在話下。」

於是趙王任命趙括為將軍,代替廉頗領兵。

藺相如聞訊,拖著病體來覲見趙王,勸說道:「大王只是憑藉著名聲來任用趙括,這就好比用一把弦柱被膠粘住的瑟演奏樂曲。

要知道,趙括這個人只知道讀他的父親留下的兵書,並不能根據戰場上的變化做出正確的部署與調整。」

趙王沒有聽從藺相如的良言,仍堅持任用趙括統軍。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起用兵打仗,他總是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天下沒有比得上自己的。

趙括曾經與他的父親趙奢談論用兵,趙奢不能難倒他,但是卻並不認為兒子是真正懂得運用兵法。

一次,趙括的母親問趙奢為什麼不看好自己的兒子,趙奢回答說:「戰爭,是要死人的,而趙括卻把它說得太輕鬆、容易了。

如果趙王不任用他做將領倒也罷了,而如果任用,那麼,使得趙軍大敗的一定會是趙括。」

所以,等到趙括將要率軍前往長平的時候,他的母親給趙王上書說:「老婦人認為,趙括不適宜擔任軍隊的統帥。」

趙王稱奇,於是召見了她,詢問其中的原因。

她回答說:「老婦我當初服侍他的父親,那時,他的父親正是我國的大將,他會親自捧著食物、飲料招待門下的眾多賓客,所結交的朋友數以百計;每次戰勝歸來,大王給他的賞賜,他分文不取,全部分給屬下去享用;從接受出征命令的那一天開始,他就不再過問家裡的事情,專心於帶兵打仗。

如今,趙括當上將軍,他這麼年輕竟然坐在尊位上接見部下,軍官們對他雖然畏懼,但親近不足。

大王賞賜給他的錢財,他全部據為己有,而且還會經常留意那些有利可圖的田宅,可以購買的就買下來。

趙括哪裡像他的父親?他們父子二人的想法與做法全然不同,因此,希望大王不要委派趙括帶軍打仗。」

趙王認為她說的有理,但是他是個固執的人,認為自己的任命不能隨便更改,便說道:「老夫人不要再說了,寡人已經決定了。」

於是,趙括的母親見此事無力挽回,便趁機說:「大王如果執意委派趙括,假如他做出不稱職的事情,作戰失敗,懇請大王不要株連老婦!」趙王答應了她,保證不會傷害她。

趙括代替廉頗統軍以後,將軍中的號令和紀律全部更改,軍官也全部撤換,還對軍中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

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而秦國此時卻暗中派名將白起來到了長平,接掌了秦軍。

白起派出一支軍隊去攻打趙軍的堡壘,命令他們半途假裝敗逃,來引一誘趙軍追擊。

趙括果然中計,率領趙軍主力追擊秦軍,不料,卻進入了秦軍的包圍圈。

同時,白起派出兩支一精一銳的小分隊,一支截斷了趙軍的糧道,另一支牽制了趙軍大本營的守軍。

趙軍主力被圍,四十多天過去了,他們缺糧挨餓,軍心逐漸地渙散。

於是,趙括打算做殊死一搏,他臨時組建了一支一精一銳部隊,親自率領他們向著趙軍大本營的方向突圍。

但是,在戰鬥中,趙括不幸被秦軍的強一弩一射殺。

失去了主帥的趙軍,也無心戀戰,紛紛扔了武器投降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