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晉世豪傑(13):郤至隨行,想殺豬進獻給厲公,但是宦官孟張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晉世豪傑(13)

史記新讀

晉世豪傑(13)

後來,厲公外出打獵,閒著沒事的時候便與姬妾飲酒作樂。

郤至隨行,想殺豬進獻給厲公,但是宦官孟張把郤至的獻品奪了過去,打算自己邀功。

郤至一怒之下殺死了孟張。

厲公得知郤至殺死了他的一寵一臣,勃然大怒,認為郤至是膽大包天,欺辱自己,為了防止他日後發動叛亂,便打算採取行動誅滅郤氏一族。

有人走漏了風聲,郤至的弟弟郤奇想要先發制人,攻打國君。

郤至則說:「忠信的人,不會反叛君王;智慧的人,不會危害百姓;勇敢的人,不會發動叛亂。

失掉了這三個修養,又有誰肯跟隨我呢?我還是死了算了吧。」

於是郤至就自盡了。

幾天以後,厲公派遣胥童率領八百名士兵突襲郤氏,把郤至的族人全部殺死了。

從此胥童野心更加膨一脹,竟然趁機在朝廷上劫持了欒書、中行偃,勸告厲公將他們一同處死。

厲公不忍心再濫殺無辜,便放過了他們,並且向這兩人道歉、恢復了他們的官職。

此後,厲公任命胥童為卿。

欒書、中行偃雖然上次大難不死,逃過一劫,但他們的心中十分十分憂慮、恐懼,不知道災禍何時會再次降臨。

為了免除禍患,兩人糾集一黨一徒並且聯合了其他的一些大臣,利用不久以後厲公到一寵一妾一娘一家遊玩的機會,將其逮捕並囚禁,同時殺死了胥童等一寵一臣。

一個月以後,欒書、中行偃又殺死了厲公,將他草草地埋葬。

穩定了局面以後,兩人就派人到周京迎接公子周回國即位,這就是晉悼公。

悼公之治

晉悼公周的祖父捷是晉襄公的小兒子,盡避襄公平時很一寵一愛一他,但是他最終沒能繼承王位,號稱桓叔。

桓叔生下了惠伯談,談生下了悼公周。

悼公即位時只有十四歲,但是他卻顯示出了與自己的年齡不符的成熟與智慧。

不久,悼公就下令全國說:「我的祖父、父親都沒能即位為君,他們避難到周京,客死在那裡。

我深知自己與先君的血緣關係疏遠,沒有希望即位。

可是如今諸位大臣沒有忘記文公、襄公的恩德,擁立桓叔的後代。

我承蒙列祖列宗以及大臣們的一愛一護,得以主持晉國的宗廟祭祀,怎敢不兢兢業業的治理國家呢?諸位大臣應該全力輔佐我才是啊。」

接著,悼公便開始清理門戶,驅逐了七個不盡臣職的大臣,重修祖宗的舊業,施德惠於百姓,撫恤、重用文公時期功臣的後代。

這年秋天,晉國討伐鄭國,取得勝利,並且乘勝進攻到陳國。

悼公三年,晉國會合諸侯,悼公詢問群臣可以重用的人選。

大臣祁奚推舉瞭解狐,悼公感到很不理解,因為他們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祁奚就解釋說:「大王只是讓我推薦有才能的人,我沒有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

悼公再問其他的人選,祁奚又薦舉自己的兒子祁午。

君子得知此事,評論說:「祁奚的為人可以說是不偏不私了!推舉外人不避棄仇敵,薦舉內親不埋沒兒子。」

正當會集諸侯的時候,悼公的弟弟楊干擾亂了軍陣,大臣魏絳便依法處死了為楊干駕車的從者。

楊干向悼公哭訴,悼公發怒,但是經過臣下的解說,悼公認識到了魏絳的賢能,任命他主持政務,後來又派他去安一撫戎族,結果國家政治清明、戎族大為親附。

悼公賞賜給魏絳樂隊,以此昭明他的功勳。

後來,秦晉之間再次爆發戰爭。

悼公派遣六卿率領各路諸侯大舉討伐秦國。

晉國的大軍渡過了涇水,大敗秦軍,深入秦境很遠才班師回朝。

一年以後,悼公向賢者師曠詢問治國的道理,在師曠的建議下,悼公樹立了以仁義為根本的治國方法,晉國的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正當悼公打算大展才華、富強晉國的時候,悼公卻意外地英年早逝了。

晉國的復興之路也就因此中斷了。

從六卿到三晉

悼公去世以後,太子彪繼位,這就是晉平公。

平公在位前期,晉國陷入了與齊國的相互爭戰中,國力損耗不小,更加糟糕的是,通過長期的戰爭,晉國的大權逐漸轉移到了卿大夫的手中。

吳國的延陵季子與齊國的宴嬰都出使過晉國,他們看到晉國長期混亂的局面,都預言晉國不久以後將要亡國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