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戰國四君子(7):秦國撤軍之後,趙王派使臣趙郝到秦國訂結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戰國四君子(7)

史記新讀

戰國四君子(7)

力阻割地

秦國撤軍之後,趙王派使臣趙郝到秦國訂結和約,想割出六個縣講和。

虞卿對趙王說:「大王您看,秦國進攻大王,是因為軍隊疲憊才撤回呢,還是由於憐惜大王而不再進攻呢?」

趙王回答說:「秦國進攻我,是竭盡全力了,一定是因為打得疲憊才撤回的。」

虞卿說:「既然如此,大王又把秦軍無力奪取的土地白白地送給秦國,這不等於是幫助秦國進攻自己嗎?明年秦國再進攻大王,大王就無法自救了。」

趙王把虞卿的話告訴了趙郝。

趙郝說:「虞卿真能摸清秦軍的底細嗎?他如果真的知道秦軍今年不能進攻,那麼這麼一塊彈丸之地我們就不給它了。

但如果秦國明年再來進攻大王,那時大王豈不是要割讓腹地來求和嗎?」

趙王說:「我聽從你的意見割讓六縣,你能一定能讓秦國明年不再進攻嗎?」

趙郝說:「這個我可不敢擔保。」

趙王又把趙郝的話告訴了虞卿。

虞卿說:「趙郝不能保證秦國不再進攻,那麼現在割讓六個城邑,又有什麼好處呢?如果明年秦軍再來進攻,您又得割讓別的領土,這不是自取滅亡嗎?所以不如不講和。

秦軍即使能攻善戰,也不能輕易地奪取六個縣;趙國即使無力防守,也不會輕易喪失六座城池。

現在大王給秦國六個縣,如果明年秦國又要割地,大王還給它嗎?不給,就會前功盡棄;給它,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您聽任秦國擺一布,秦軍毫不費力便可得到土地,這會使秦國更加強大而使趙國更加削弱。

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國的貪慾無限,拿有限的土地去應付無限的要求,那趙國勢必滅亡了。」

紛爭又起

趙王又跟剛從秦國回來的樓緩商議割地之事,樓緩說:「大王聽說過公甫文伯母親的事嗎?公甫文伯在魯國做官,病死了,妻妾中有兩個人為他自一殺。

他的母親聽到這件事,居然一聲不哭。

有人說:『哪裡有兒子死了而母親不哭的呢?』他的母親說:『孔子是個大賢人,被魯國驅逐了,可是他這個人卻不跟隨孔子而去。

現在他死了,兩個妻妾為他自一殺,可見他對妻妾的情義比對尊長還要深厚啊。

』由母親嘴裡說出這樣的話,說明這是個賢良的母親,但若是妻子說出這樣的話,這一定是個心懷嫉妒的妻子。

現在我剛剛從秦國來,如果說不給,那不是上策;如果說給它,恐怕大王會認為我是替秦國。

但我替大王考慮,不如給它好。」

虞卿聽到這件事,就立刻入宮拜見趙王說:「這是虛偽的辯說,大王千萬不要把六個縣割給秦國!」樓緩聽說了,就去拜見趙王說:「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秦、趙兩國交兵,天下諸侯都很高興,想從中漁利。

如今趙軍被秦軍擊敗,天下賀勝的人必定都在秦國。

所以不如趕快割地求和,使天下諸侯懷疑秦、趙已經交好。

不然的話,天下諸侯將趁著趙國的疲睏,瓜分趙國那樣趙國就更危險了。」

聯齊抗秦

虞卿聽到樓緩的言論後,又對趙王說:「樓緩就是為秦國幫忙的,他那麼做只會越發讓天下諸侯懷疑我們,又怎麼能結交秦國呢?他為什麼不說這麼做就是向天下諸侯昭示趙國軟弱可欺呢?秦國向大王索取六個城邑,大王不如把這六個城邑送給齊國。

齊國是秦國的死對頭,得到大王的六個城邑,就必定與我們合力攻打秦國,齊王也一定會對大王言聽計從。

大王雖然在齊國方面失去六個城邑,卻可以日後在秦國方面得到補償。

齊趙聯合,兩國都可以一雪前恥,而且又可以向天下諸侯顯示大王您是有作為的。

大王把齊、趙兩國結盟的事宣揚出去,我們的軍隊不必到邊境偵察,我就會看到秦國送來貴重財禮反過來向大王求和了。

韓、魏兩國聽到消息,也必定敬重大王;既要敬重大王,就必定拿出珍寶爭先向大王致意。

大王的這樣一個舉動可以與韓、魏、齊三國結交,還會對秦國佔據主動。」

趙王聽後說:「好極了。」

於是就派虞卿向東去拜見齊王,與齊王商議攻打秦國。

虞卿還沒返回齊國,秦國的使臣果然已經在趙國了。

趙王於是把一座城邑封給了虞卿。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