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百家爭鳴(2):然而,他在權貴的冷眼中桀驁不馴,實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百家爭鳴(2)

史記新讀

百家爭鳴(2)

莊子就是這樣一個人,似乎有點太沒責任感,又太刻薄。

然而,他在權貴的冷眼中桀驁不馴,實際是對形成一種純潔正直的社會風尚的嚮往。

他又是高尚的人,幽默瀟灑的生活中透著嚴肅。

法家代表韓非

韓非是韓國的貴族子弟。

他喜歡刑名法術的學說,但他學說的根源卻是來自黃老之學。

韓非先天口吃,不善於言談,卻善於著書立說。

他和李斯一起都曾師承荀卿,就連李斯這位幫助秦王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帝國,出任秦朝首任丞相的人,也自認為才學比不上韓非,可見韓非子的學問是多麼高深。

韓非看到韓國在七國中勢力最為弱小,就多次上書進諫韓王要變法圖強,但韓王並不採納他的意見。

當時韓非痛恨韓王治國不致力於修治闡明國家的法制,又不借助權勢來統馭他的臣下,更不能為使國家富裕、軍隊強大而去尋求人才和任用賢能,反而把浮誇一婬一侈的害人蟲當作寶貝,安插在真正有功務實的人的職位之上。

韓非認為儒家喜歡玩文字遊戲,這樣做只會擾亂國家嚴厲的法律秩序,而俠客只會憑借自己的野蠻武力任意妄為,經常觸犯國家的禁令,破壞社會的安定。

他覺得君主在和平時期就一寵一愛一有名望的人,危急時就需要使用披甲戴盔的武士。

現在所培養的人卻不是將來所要用的到的人,一些就要用的到的人又不是平日裡注重培養的人。

他悲歎廉潔正直的人總是為一奸一邪不正的人所不容。

他考察歷史上得失的變化,於是就寫成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十多萬字來宣傳自己的學說。

有人把韓非的書傳到秦國。

於是秦王嬴政見到《孤憤》、《五蠹》這些篇章,說:「哎呀!毖人如果能夠見到這個人,和他做朋友,就是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李斯說:「這是我的同學韓非所著的書。」

秦國於是急忙進攻韓國,希望得到這個人才。

韓王安開始沒有重用韓非,等到危急的時候,才派遣韓非出使秦國。

秦王雖然很喜歡韓非的書,但一開始也沒有信任重用他。

李斯、姚賈等人害怕韓非影響秦王對自己的一寵一愛一,就想陷害韓非,於是在秦王面前誹謗他說:「韓非是韓國的貴族子弟,現在大王想吞併諸侯國,韓非始終會幫助韓國而不幫助秦國,這是人之常情。

現在大王不任用他,長久地留著他然後才讓他回去,這是給自己留下後患,不如假借罪名依法殺掉他。」

秦王認為有道理,於是下令懲罰韓非。

李斯就派人送毒一藥給韓非,讓他自一殺。

韓非想親自陳述情由,但不能夠見到秦王。

秦王后來悔悟了,派人赦免他,但此時韓非已經死了。

雖然韓非子沒有在秦國當官執政,但是他是繼商鞅之後的偉大的理論家,文章被秦始皇欣賞過,政治理論被李斯實踐過,政治觀點被秦二世引用過,他對秦國和秦朝的影響可見不一般!

臨危受命

春秋時,陳(為周武王滅商後所封的媯姓國)厲公的兒子叫陳完,因事逃到齊國後,改姓田,所以稱為田完。

司馬穰苴,就是田完的後代,也稱其為田穰苴,因為他不是田完的嫡傳子孫,因此地位只是相當於一個普通的農民。

齊景公時,晉國出兵攻打齊國的東阿(今山東省平一陰一縣西南部)和甄城(今山東省鄄城縣西北),燕國又進犯齊國黃河南岸的領土。

齊國的軍隊被晉燕兩國打得大敗,國土也遭到了蠶食。

齊景公對此非常憂慮,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了田穰苴,說:「穰苴雖說是田家的小妾生的孩子,可是大家都佩服他的才能,敵人也畏懼他的武略。

希望大王能試用他看看。」

於是齊景公召見了穰苴,跟他共同議論軍國大事。

齊景公對他的陳說十分滿意,立即任命他做了將軍,率兵去抵抗燕、晉兩國的軍隊。

穰苴說:「我的地位一向卑微,大王把我從平民中提拔起來,比大夫的地位還要高,士兵們是不會服氣我的,百姓也不會信任我。

如果一個人的資歷卑微,權威就樹立不起來,臣希望能派一位大王一寵一信、國家尊重的大臣來做監軍。」

於是齊景公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派一寵一臣莊賈去做監軍。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