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布衣天子(4):劉邦派使者去九江王黥布那裡遊說,希望黥布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布衣天子(4)

史記新讀

布衣天子(4)

劉邦首戰項羽失利後,又逐漸聚集士卒,重整軍馬。

劉邦派使者去九江王黥布那裡遊說,希望黥布能發兵反楚,這樣項羽一定會暫停留在那裡攻擊黥布。

只要牽制項羽幾個月,劉邦的勢力就可以恢復,贏得天下。

使者的遊說果然奏效,黥布起兵反楚。

項羽就派龍且前去攻打他。

但是九江王黥布作戰失利,歸附了劉邦。

劉邦又漸漸收集士兵,跟各路將領頻頻出動,聲威大振於滎一陽一,終於在京、索之間擊敗了楚軍。

隨後劉邦派韓信擊敗了魏王豹,平定了魏地。

兵敗滎一陽一

劉邦在滎一陽一跟項羽互相對峙,持續了一年多。

項羽包圍了劉邦,此時漢軍糧食缺乏。

劉邦見勝利無望,就請求講和,條件是把滎一陽一以西的地方劃歸劉邦。

項羽的亞父范增勸項羽務必攻下滎一陽一,項王因此沒有答應劉邦的請求。

劉邦十分擔憂,謀士陳平就向劉邦建議說:「項羽不贊成講和,肯定是聽從了范增的讒言,如果離間他們二人的關係,事情就好辦了。」

劉邦於是就用陳平的計策,給了陳平黃金四萬斤,用以離間項羽和范增君臣之間的關係。

項羽果然對范增產生了懷疑。

范增遭到項羽猜疑後,非常憤怒,就托辭年老,希望項羽准許他乞身告退回鄉為民,項羽答應了,范增就返回家鄉了。

結果在途中病亡。

劉邦下令趁夜色把兩千多名身披鎧甲的女子放出東門,楚軍從四面追趕圍打。

這時將軍紀信乘著劉邦的車駕,假扮成劉邦的樣子誑騙楚軍。

楚軍一起高呼萬歲,都到城東去觀看,劉邦借此機會才得以帶著幾十名隨從騎兵從西門逃出。

劉邦逃出滎一陽一後進入關中,收集士兵準備再次東進。

謀士袁生勸說劉邦道:「您如果出兵武關,項羽一定率軍南下,那時大王加高壁壘,拒不出戰,這樣就可以讓滎一陽一、成皋一帶得以休息。

您再派韓信等去安一撫河北趙地,把燕國、齊國連接起來,那時大王再兵進滎一陽一也不晚。

這樣楚軍就要多方防備,力量分散,而漢軍得到了休整,再跟楚軍作戰,就必勝無疑了。」

劉邦聽從了他的計策,出兵武關。

項羽聽說劉邦在宛縣,果然率軍南下。

劉邦加固壁壘,不跟他交戰。

這時候,彭越又趁機大敗楚軍。

於是項羽就率軍東進去攻打彭越。

劉邦藉機率軍北進,駐紮在成皋。

但項羽仍然勢不可當,先後將彭越和劉邦打得一敗塗地。

重整旗鼓

劉邦兵敗後,只和滕公共乘一車從成皋北門倉皇逃去。

他自稱是使者,衝入張耳、韓信的軍營,奪取了他們的軍權。

他又派張耳往北到趙地去收集兵卒,派韓信東進攻打齊國。

劉邦取得了韓信的軍隊後,重新振作起來,率軍南進黃河,想要跟項羽再戰。

郎中鄭忠勸他說:「現在楚兵兵強馬壯,士氣正盛,而我軍與敵人相比勢單力薄,現在作戰勝算不大,不如加深壕溝,增高壁壘堅守,不要跟楚軍作戰。」

劉邦聽從了他的計謀,暫時進行休整。

等休整完畢以後,派人率兵進入楚地,跟彭越的軍隊一起打敗了楚軍,接著又攻下了梁地的十多座城池。

韓信受命東進伐齊,還沒有渡過平原津,劉邦就暗中派酈食其前去遊說齊王田廣,田廣於是叛楚,與漢和好,答應共同進攻項羽。

韓信知道這件事之後,就想停止攻齊,但蒯通勸他還是要攻下齊國,於是韓信聽從蒯通的主意,襲擊了齊軍。

齊王氣得暴跳如雷,用大鼎把酈食其煮了,然後向東逃到高密。

項羽聽說韓信將要進攻楚國,就派兵攻打韓信,反而被韓信打敗。

這時,彭越駐兵梁地,往來襲擊一騷一擾楚軍,斷絕了楚軍的糧食供給。

項羽為解除後顧之憂,決定先除掉梁地的彭越。

他臨行前囑咐部下曹咎說:「你們謹慎守住成皋。

如果漢軍挑戰,千萬不要應戰,只要別讓他們東進就可以了。

我在十五天之內一定能平定梁地,回來再跟你們會合。」

項羽帶兵走後,漢軍果然多次向楚軍挑戰,但楚軍堅壁不出。

劉邦派人天天辱罵他們。

曹咎氣憤之極,忍無可忍,終於將項羽的囑咐拋至腦後,領兵橫渡汜水(位於今河南滎一陽一地區)與漢軍決戰。

士兵剛剛渡過一半,漢軍奮力出擊,楚軍猝不及防,紛紛掉進河裡而大敗。

楚軍將領曹咎、司馬欣都在汜水上自刎了。

項羽到達睢一陽一,聽說曹咎被打敗,就率軍趕回來,但漢軍隨即全部跑到深山險阻地帶去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