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百家爭鳴(3):穰苴和莊賈約定第二天正午在營門集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百家爭鳴(3)

史記新讀

百家爭鳴(3)

殺雞儆猴

穰苴和莊賈約定第二天正午在營門集合。

第二天,穰苴率先趕到軍門,立起了計時的木表和漏壺,等待莊賈。

莊賈一向驕縱顯貴,認為率領的是自己的軍隊,自己又做監軍,就很不在意,也不把穰苴放在眼裡。

那天,莊賈的親朋好友都來為他送行,酒是喝了一杯又一杯,竟把自己和穰苴約定見面的事忘得一乾二淨。

穰苴等到正午,莊賈還沒有來。

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壺,進入軍營,巡視營地,整飭軍隊,宣佈了各種規章號令。

等他佈署完畢,已經是傍晚了,莊賈這時候才醉醺醺地來到。

穰苴問他為什麼遲到,莊賈不以為然,向他拱拱手說:「朋友親戚們給我送行,所以耽擱了。」

穰苴說:「身為將領,從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應當忘掉自己的家庭;來到軍隊後,就應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進軍,戰況緊急的時刻,就應當忘掉自己的生命。

如今強敵入侵,戰士們在前線戰場拚殺,國君都睡不安穩、吃不香甜,全國百姓的生命都維繫在你的身上,你卻還有心思飲酒行樂!」

於是把軍法官叫來,問道:「按軍法規定,對遲到的人應如何處置?」

軍法官回答說:「應當斬首。」

莊賈聽到後很害怕,急忙派人飛馬報告齊景公,請他搭救。

報信的人還沒來得及返回,穰苴就把莊賈斬首示眾了。

過了好久,齊景公派的使者才飛馳而來赦免莊賈。

穰苴說:「將領在軍隊裡,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又問軍法官說:「駕著車馬在軍營裡奔馳,軍法上是怎麼處置的?」

法官說:「應當斬首。」

使者嚇得要死,連忙跪地求饒。

穰苴說:「國君的使者不能斬首,如果那樣做,便是對國君的大不敬。」

於是就殺了使者的僕從和駕馬,砍壞了車輛,向三軍示眾,又讓使者向齊景公報告後,大軍開拔了。

勝利凱旋

田穰苴帶兵到達前線後,對士兵們安營紮寨、掘井立灶、飲水吃飯、疾病醫藥等許多瑣碎的小事,都親自過問並撫一慰軍士。

他還把自己專用的物資糧食全部拿出來款待士兵,和士兵吃同樣的伙食,深受軍士的一愛一戴。

他整頓訓練軍隊,準備出戰之時,病弱的士兵都要求一同奔赴戰場,爭先奮勇地為他戰鬥。

晉國軍隊得知後,十分恐懼,於是撤兵了。

燕國軍隊得知後,也渡過黃河向北撤退了。

燕軍渡河時準備不足,防守分散鬆懈,齊軍趁機襲擊了他們,大獲全勝,收復了所有淪陷的領土,然後率兵凱旋而歸。

他們回國後,受到了國君優厚的款待。

齊景公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城外迎接,按照禮儀慰勞將士後,才回到自己的寢宮休息。

齊景公又單獨接見了田穰苴,任命他做大司馬。

從此,田氏在齊國的地位更加顯貴了。

然而由於司馬穰苴功勳卓著,地位顯赫,引起了貴族們的嫉妒。

後來景公聽信他們的讒言,把穰苴給辭退了。

司馬穰苴一氣之下,竟發病而死。

司馬穰苴雖然死了,但他的《司馬法》卻流傳下來,成為中國古代軍事史的寶貴遺產。

孫武練兵

孫子,名武,是齊國人。

孫武的祖先叫媯滿,被周朝天子冊封為陳國(陳國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即今河南淮一陽一)的國君。

後來由於陳國內部發生政變,孫武的直系遠祖媯完便攜家帶口,逃難到了齊國,投奔齊桓公。

齊桓公早就瞭解陳公子媯完年輕有為,任命他為工正,負責管理百工之事。

媯完在齊國定居以後,由姓媯改姓田,故他又被稱為田完。

一百多年後,田氏家族成為齊國國內後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來越顯赫,在齊國的領地也越來越大。

田完的五世孫田書,做了齊國的大夫,他很有軍事才幹,因為領兵伐莒(今山東莒縣)有功,齊景公在樂安封給他一塊采地(諸侯封賜給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又稱「采邑」或「食邑」),並賜姓孫氏。

困此,田書又被稱為孫書。

前面所講的司馬穰苴也是田氏家族的一員。

孫書的兒子孫憑,做了齊國的卿相,成為齊國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級的官員,孫憑就是孫武的父親。

當時齊國王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很深,而四大家族之間相互爭權奪利的鬥爭,也愈演愈烈。

孫武對這種內部鬥爭極其反感,不願糾纏其中,萌發了遠奔他鄉、另謀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頭。

當時南方的吳國自壽夢稱王以來,聯晉伐楚,國勢逐漸強盛,很有新興的氣象。

孫武認定吳國將會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實現抱負的地方,於是舉家南遷吳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