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楚韻雄風(6):秦國派了五百輛戰車去救助楚國,楚國也聚集殘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楚韻雄風(6)

史記新讀

楚韻雄風(6)

昭王逃出郢都時,曾派人向秦國請求救援。

秦國派了五百輛戰車去救助楚國,楚國也聚集殘餘士兵,和秦軍共同反擊吳國。

公元前505年,他們在稷打敗了吳軍。

吳王的弟弟夫概見到吳王的士兵被打敗,就偷偷跑回吳國,自立為王。

吳王闔閭聽到這個情況,想不到自己的弟弟竟然會在自己的背後一捅一刀子,十分惱怒,就無心再與秦楚兩國作戰,立即率軍撤離楚國,回國去攻打夫概。

夫概由於篡權得不到有力的支持,最終被吳王打敗了,逃到了楚國,楚國把他封到堂谿,號為堂谿氏。

楚昭王也回到了郢都。

昭王逝世

公元前489年春天,吳國攻打陳國,楚昭王派軍救援,駐軍在城父。

不久,昭王病倒在軍中。

一天,在軍隊的上空出現像鳥一樣的紅色雲霞,圍繞著太一陽一飛翔。

昭王便向周太史詢問吉凶,太史說:「這對楚王有害,卻可以把災禍移到將相身上,而免除大王的禍患。」

將相聽到這句話,就紛紛請求向神禱告,讓自己代替昭王受難,昭王說:「將相如同我的手足,如果把災禍移到手足上,難道能夠消除我的病痛嗎?」

於是不令將相禱告。

昭王又令占卜病因,太史認為是黃河在作祟。

於是大夫們請求祭禱河神。

昭王卻說:「自從我們先王受封後,遙祭的大川不過是長江、漢水,黃河神我們何曾得罪過它呢。」

於是昭王沒有答應大夫們的請求。

這時孔子在陳國聽說這件事後,讚揚道:「楚昭王真是通曉大義啊。

他沒有失去國家,太應該了!」

昭王病重,感覺自己已經活不了多久了,就把各位公子大夫召來,商討王位繼承的問題,他說:「是我不才,使楚軍一再受辱,今天竟能夠壽終正寢,真是我的幸運。」

談到王位繼承問題時,昭王推讓自己的大弟公子申做楚王,公子申不答應。

又讓二弟公子結,結也不答應。

於是又推讓三弟公子閭,三弟推辭了五次,最後才答應做楚王。

於是楚軍與吳軍交戰的當天,昭王在軍中逝世。

子閭說:「昭王病重時,不讓自己的兒子們即位,卻推讓大臣們做王,是昭王仁厚啊。

我之所以答應昭王,不過是寬慰昭王的心意的,如今昭王已經逝世,我怎麼能辜負君王的一片好心呢?」

於是他與大臣商量,秘密派出軍隊堵截道路,派人迎接越女的兒子章,擁立他為王。

然後他們停止進軍,返回國內,安葬了昭王。

章就是楚惠王。

白公叛亂

楚惠王即位後,子西把平王太子建的兒子勝從吳國叫回,封他為巢縣大夫,號白公。

當初,白公的父親太子建逃到鄭國,被鄭國人殺死了,白公只好又逃到吳國。

白公這個人喜好軍事而且能禮遇士人,見父親被殺就一心想要為父報仇。

公元前483年,白公向令尹子西請求出兵討伐鄭國。

子西雖然口頭答應了,但並沒給他派軍,於是白公有些怨恨子西。

公元前481年,晉國討伐鄭國,鄭國向楚國告急求救,楚國派子西前去救助,子西救鄭之後接受了鄭的賄賂,興高采烈地回到了楚國。

白公聽說此事後非常生氣,立即和勇士石乞等人在朝堂上襲殺了令尹子西、子綦,趁機劫持了惠王,把他囚禁起來,想殺死他。

他逃到了惠王的母親——昭王夫人的宮殿裡。

他把白公的所作所為一一向昭夫人做了匯報。

這時的白公已經自己登位做了楚王。

不料一個月後,當白公在朝堂上叛亂之時,惠王的一個隨從悄悄溜出了宮殿,等惠王的援軍來到並成功地營救了惠王,於是楚惠王手下人和援軍一起攻擊白公,將他殺死。

惠王這才重新登上王位。

畫蛇添足

楚懷王時,楚國派柱國將軍昭一陽一率軍攻打魏國,楚軍在襄陵打敗魏國,奪取了魏國八個城池。

楚國得勝後,又隨即調軍攻打齊國。

齊國當時準備不足,齊王十分擔心,就詢問正為秦出使齊國的陳軫的意見說:「現在楚國已經打到我們的家門口了,他們兵強馬壯,來勢洶洶,我們該怎麼對付楚國呢?」

陳軫說:「大王不要擔憂,請您允許我讓他撤軍。」

於是陳軫立即到楚軍中去會見昭一陽一,說:「我想聽聽楚國的軍功法,打敗敵軍殺死敵將的有功之臣,將賞賜什麼?」

昭一陽一傲慢地說:「授予上柱國將軍的官職,封給上等爵位。」

陳軫說:「楚國還有比這個更尊貴的賞賜嗎?」

昭一陽一回答說:「讓他做令尹。」

陳軫說:「今天您已經做了令尹,這是楚國最高的官位了。

您還能得到什麼呢?允許我打個比方吧。

說古時候有個人贈給自己的舍人們一杯酒,舍人們說:『幾個人喝這杯酒,不夠喝的,請大家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成就賞給誰這杯酒。

』一個人首先完成,他舉起酒杯站起身又說:『我還能給蛇添上蛇足呢。

』但等到他為蛇畫好蛇足時,又有人畫好了蛇,就從他手中奪過酒去一飲而盡,說:『蛇本無足,你卻替它添上足,就不是蛇了。

』正如今天您身為楚相,來攻打魏國,已打敗魏軍殺死魏將,沒有比這再大的功勞了,可是官職爵祿卻不可能再增加;但是如果打不勝呢?您就要殉職丟爵,給楚國造成不好的聲譽了,這就是畫蛇添足。

因而請您慎重考慮一下吧。

您不如率軍返楚對齊施恩施德,這才是永處高位的策略啊!」昭一陽一聽完之後覺得很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建議,率軍離開了齊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