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3):楚漢爭霸的前期,漢軍老是打敗仗,常常處在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3)

史記新讀

劉邦的左膀右臂(13)

陳平進諫

楚漢爭霸的前期,漢軍老是打敗仗,常常處在不利境地。

一次,項羽把劉邦圍困在滎一陽一。

過了很久,劉邦也沒有逃脫,他十分憂慮,向項羽請求割讓滎一陽一以西的地區講和。

項羽想趁機把劉邦等人一網打盡,堅決不同意。

劉邦無奈,對陳平感歎說:「天下如此混亂,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呢?」

陳平安慰他說:「項王為人謙恭有禮,對人一愛一護,那些具有清廉節一操一、喜歡禮儀的士人多歸附於他。

但項王也有很多缺點,為人小氣,到了論功行賞、授爵封邑的時候,卻又吝嗇這些爵邑,士人因此又不願歸附他。

如今大王傲慢又缺乏禮儀,具有清廉節一操一的士人不來歸附;但是大王能夠捨得給人爵位、食邑,那些圓滑沒有骨氣、好利無恥之徒又多歸附漢王。

如果你們各方誰能去掉雙方的短處,採取對方的長處,勢力必定大增。

那麼只要揮揮手,天下就安定了。

但是大王喜歡隨意侮辱人,不能得到具有清廉節一操一的士人。

項王那裡的骨鯁之臣有亞父范增、鍾離味、龍且、周殷之輩,不過幾個人罷了。

大王如果能捨得拿出幾萬斤黃金,施行反間計,離間楚國君臣,讓他們互生懷疑之心。

項王為人猜忌多疑,聽信讒言,他們內部定會互相殘殺。

到時候,漢軍可趁機發兵攻打他們,一定可以擊敗楚軍。」

漢王聽完了陳平說的話後,滿面愁容煙消雲散,立刻命人拿出四萬斤黃金給陳平,聽憑他使用,也不過問他支出情況。

滎一陽一反間

陳平用了很多黃金在楚軍中進行反間活動,他在眾將中宣揚鍾離眛等項王的將領,功勞很多,但始終不能劃地封王,他們打算跟漢王聯合起來,消滅項王,瓜分楚國土地,各自為王。

謠言在項軍中傳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

項羽果然猜疑起來,不再信任鍾離等人。

為了探聽虛實,項王還派遣使者到漢軍那裡打探。

劉邦於是將計就計,備下豐盛酒宴,命人端進來。

見到楚王的使者,漢王就佯裝吃驚地說:「哦!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是楚王的使者!」又讓人把酒餚端走,換上粗劣的飯菜。

項王使者窩了一肚子火,悻悻離去。

回去以後,就把這些情況如實向項王稟告,其中也少不了一些添油加醋。

項王果然開始懷疑起亞父范增了。

范增見到滎一陽一城守軍彈盡糧絕,士氣消沉,建議項王火速攻下滎一陽一城。

但項王已經不再信任他,對他的話充而不聞。

范增得知項王在懷疑自己,就懊惱地對項羽說:「天下之事大局已定,君王自己幹吧!我年事已高,無法再輔佐你了,請求告老還鄉!」項羽就順水推舟,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離去。

范增回鄉還沒有到達彭城,就因背上毒瘡發作,客死他鄉。

陳平見反間計奏效後,趁機在夜裡讓兩千名婦女出滎一陽一城東門,楚軍以為是漢軍主力,於是集中兵力向他們發動攻擊,而陳平與漢王則從滎一陽一西門出城逃離。

漢王隨即進入關中,收集四處敗散士兵,重整旗鼓後再次東進。

計擒韓信

公元前201年,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

劉邦徵求各位大臣的意見,將領們都主張發兵征討韓信。

劉邦認為這樣太冒險,勝算不大,便默默不語。

隨後,他把陳平找來詢問計策,陳平一再推辭,反問劉邦:「各位將領都說了些什麼?」

劉邦把各位將領的話都告訴了陳平。

陳平又問:「有人上書說韓信謀反,有外人知道這件事嗎?」

劉邦回答說:「沒有。」

陳平接著問:「那麼韓信本人知道這情況嗎?」

劉邦想了一下說:「不知道。」

陳平說:「陛下的一精一銳部隊跟楚國比哪個強?」

劉邦慚愧地說:「楚國軍隊兵強馬壯,我們沒有與它相抗衡的力量。」

陳平問:「陛下的將領中用兵有能超過韓信的嗎?」

劉邦搖搖頭說:「韓信用兵如神,百戰百勝,沒有誰趕得上他。」

陳平於是總結說:「如今陛下的軍隊不如楚國一精一銳,將領的才幹又趕不上韓信,卻要發兵攻打他,這是一逼一他同我們作戰,我們並沒有取勝把握,我私下裡為陛下的安危感到擔憂啊。」

劉邦著急地說:「那你說該怎麼辦呢?」

陳平回答說:「古時候天子經常巡察各地,會見諸侯。

南方有個地方叫雲夢澤,陛下假裝出遊雲夢,在陳縣會見諸侯。

陳縣就在楚國的西部邊界,韓信聽到天子出遊,看到安定無事,必然到郊外迎接拜見陛下。

到那時,陛下趁機將他拿下,這只不過是一個力士就能辦到的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