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劉氏宗親(4):呂後去世後,呂氏家族的呂祿任上將軍,呂產任相國。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劉氏宗親(4)

史記新讀

劉氏宗親(4)

齊王起兵

呂後去世後,呂氏家族的呂祿任上將軍,呂產任相國。

他們都住在長安城裡,聚集軍隊威脅大臣,想要發動叛亂。

朱虛侯得知後,派人偷偷報告他的哥哥齊哀王劉襄,讓他發兵西征,他和東牟侯劉興居做內應,以誅殺呂氏族人,趁機立齊王為皇帝。

齊王得知後,就和他的舅父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暗中謀劃出兵。

齊國國相召平聽說後,認為他這是謀反作亂,就發兵包圍王宮,以防齊王出兵。

魏勃騙召平說:「大王想發兵,可是並沒有能夠發兵的虎符。

相君您圍住了王宮,這是好事。

我請求替您領兵包圍齊王。」

召平相信了他的話,就讓魏勃領兵圍住王宮。

魏勃領兵以後,竟派兵包圍了相府。

召平這才醒悟到,後悔地說:「唉!道家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正是這樣呀,我也無法活在這個世上了!」他只得自一殺而死。

齊王讓駟君做國相,魏勃任將軍,祝午任內史,帶領全國兵士向西進發。

齊王派祝午到東邊去騙琅邪王劉澤說:「呂氏族人叛亂,齊王發兵想西進誅殺他們。

齊王年紀小,不熟悉征戰之事,願把整個封國托付給大王。

大王從高帝那時起就是將軍,熟悉戰事。

齊王派臣請大王到臨淄去商議大事,一起領兵西進平定關中之亂。」

琅邪王信以為真,就飛馳去見齊王。

齊王與魏勃等趁機扣留了琅邪王,派祝午統帥琅邪國的軍隊向西進發。

琅邪王被騙之後,就哄勸齊王說:「齊悼惠王是高皇帝的長子。

推本求源,大王是高皇帝的嫡長孫,理應繼承皇位。

如今大臣們還在狐疑不定,而我在劉氏中是最年長的,大臣一定在等我去決定大計。

如今大王把我扣留在這裡,我也就不能有什麼作為了,不如讓我入關計議大事。」

齊王於是將琅邪王送到京城。

大亂平定

琅邪王走了以後,齊王就起兵向西進攻呂國的濟南。

齊王為了獲得各位諸侯王的支持,向他們發出書信說:「高祖平定天下之後,封子弟們為王,悼惠王封在齊國。

悼惠王去世後,惠帝派留侯張良來立臣為齊王。

惠帝去世後,呂後專一政,她年紀已經很大了,聽任諸呂專權。

如今呂後去世,皇帝年少,還不能治理天下,諸呂更是把自己尊為高官,聚集軍隊到處耀武揚威,脅迫諸侯和忠臣,假傳聖旨來號令天下,漢家朝廷十分危急。

如今寡人率領軍隊入關就是要誅殺那些不應為王的人。」

朝廷聽說齊王發兵西進,相國呂產就派大將軍灌嬰帶兵東進攔擊齊兵。

灌嬰到了滎一陽一,心裡盤算:「諸呂領兵聚集關中,想要危害劉氏而自立為皇帝。

我現在如果打敗了齊國回朝報捷,這就等於助紂為虐了。」

於是他就違抗朝廷的命令,率軍駐紮在滎一陽一,派使者通告齊王和諸侯王,表示願互相聯合,等待呂氏一叛亂就共同誅殺他們,以維護漢室江山。

齊王聽說此事後,心裡非常高興,信心大增,就派兵向西進兵奪回他們的故地濟南郡,並在齊國西界駐軍等待時機。

不久,呂祿、呂產要在關中叛亂。

朱虛侯劉章與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率軍誅殺了他們。

琅邪王也恰好從齊國來到長安。

大臣們商議要讓齊王繼承皇位,可是琅邪王和一些大臣說:「齊王的舅父駟鈞,兇惡殘暴,像一隻戴上帽子的老虎。

呂氏家族幾乎使天下大亂,現在叛亂剛剛平定,又要立齊王,是想要再出現一位呂氏呀。

而代王的母家薄氏,是忠厚君子,況且代王又是高帝的親生兒子,並且最年長。

以親子來說,名正言順;以善良來說,大臣們都會放心,讓他繼承皇位最合適。」

大臣們權衡利弊,共同迎立代王當皇帝。

齊內史魏勃

灌嬰在滎一陽一,聽說是魏勃教唆齊王擅自發兵。

諸呂叛亂平定後,灌嬰派人把魏勃召來,責問他發兵前為什麼不向朝廷請示。

魏勃反駁說:「失火的人家,哪裡有空先告訴主人然後才去救火呢?」

說完就退立一旁,兩一腿發一抖,嚇得說不出話。

灌嬰看了他半天,笑著說:「人們都說魏勃很勇敢,其實是個平庸無能的人罷了,哪會有什麼作為呢!」於是將他免職,但是也沒有治他的罪。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