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戰國四君子(1):戰國的歷史,曾一度被他們左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戰國四君子(1)

史記新讀

戰國四君子(1)

顯赫的家世,尊貴的地位。

戰國的歷史,曾一度被他們左右。

人臣的本分,卻使他們不能僭越天子的尊嚴。

名門中的智者

孟嘗君,名田文。

他的父親是靖郭君田嬰,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

從齊威王的時候起,田嬰就擔任官職、掌管政事,曾經跟隨鄒忌以及田忌的軍隊去援救韓國,攻打魏國,並立下了戰功。

齊宣王時期,田嬰奉命出使韓國、魏國,使它們歸服了齊國。

再次立下一功。

兩年以後,田嬰出任齊國的丞相,並且繼續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齊宣王去世以後,兒子閔王繼位。

三年以後,齊閔王把薛邑封賜給田嬰,以表彰他的功績。

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田文是他的一個賤妾所生,而且出生在五月初五這個不吉利的日子。

當時,田嬰對這個賤妾說:「不要養育這個孽種。」

但是,這個女人一愛一子心切,還是偷偷把田文養育了下來。

田文長大以後,他的母親通過自己的兄弟把田文引見給他的父親。

希望他能改變當初的想法與兒子相認。

不料,田嬰當即責怪這個賤妾說:「當初,我讓你拋棄這個孽子,而你卻膽敢把他養活,這是為什麼?」

田文見母親不敢回答,便給田嬰叩頭,然後問道:「您為什麼不願意養活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

田嬰回答說:「這一天出生的兒子,將來會長得跟門戶一樣高,對父母親不利。」

田文又問:「人是受命於上天呢,還是受命於門戶呢?」

田嬰聽後,默不作聲。

田文不依不饒,繼續說道:「如果人生受命於上天,您有什麼好憂慮的呢?如果是受命於門戶,那麼,您加高那個門戶就是了,有誰能夠達到那樣的高度呢?」

田嬰十分慚愧。

很久以後,田文找到一個機會,問父親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

田嬰回答說:「叫孫子。」

田文接著問:「孫子的孫子叫什麼?」

田嬰回答說:「叫玄孫。」

田文又問:「玄孫的孫子叫什麼?」

田嬰回答說:「我不知道。」

於是,田文說:「您在齊國執政已經歷經三代君王了,其間,國家的土地沒有擴大,實力沒有增強,門下沒有一位賢者。

而您家裡的財富卻累積如山。

如今,您的姬妾身著綢緞,而士人卻連粗布衣服都穿不上;您的奴婢每天都會吃剩下不少的糧食、魚肉,而士人卻連粗茶淡飯都吃不飽。

這種情況下,您還在積累財富,沒有把國家的利益放在心上,我真不知道您是怎麼想的。」

田嬰對田文的這番話感到驚奇,暗自佩服他的才能,開始器重他,讓他主持家事、負責接待賓客。

結果,田府的賓客越來越多,而田文的名聲也傳揚到了各國。

各國執政者都派人到齊國,請求田嬰把田文立為嗣子,田嬰答應了他們。

結果,田嬰去世以後,田文果然繼位。

招攬士人

田文住在薛邑,因為他的名聲大、為人親善又禮賢下士,所以各國賓客以至犯罪逃亡的人,都到這裡來依附他。

田文為他們安家立業,並且始終給予優待,因此,天下的士人幾乎被他攬盡。

他門下食客有三千人,這些人不論貴賤,待遇一律與田文相同。

田文與賓客座談的時候,他經常在屏風後面安排一位隨從,負責記錄談話的內容。

他總是詢問賓客家裡的生活情況,賓客的相關回答就被記錄下來。

於是那些貧困的賓客就常常受到田文的接濟,並且田文送去的慰問品也常常先於他們到家。

有一次田文招待客人們吃晚飯。

席間,有一位客人無意間遮住了燈光。

對此,另一位客人發怒,以為自己受到的待遇低於別人,便停止用餐,告辭離席。

田文迅速起身,端著自己的飯菜讓這位客人比較。

結果,田文的飯菜竟然與這些地位低下的客人一樣。

這個客人感到慚愧,隨即自盡了。

田文十分傷心,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從此,士人中間更加傳頌田文即孟嘗君的美德。

田文對門客們無所選擇,他對每個人都很好,而門客們則認為孟嘗君最親近自己,都願意為他效死力。

出使秦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