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
風悲水寒燕人歌(1)
地處邊陲的燕國,實力遠不能和大國媲美。
風蕭水寒,壯士不還。
為了捍衛自己的國土,勇士們不惜鮮血和生命,進行不屈的鬥爭。
始祖召公
燕召公奭和周王族同是姬姓。
周武王滅掉商紂王以後,把召公封在燕地。
在周成王的時候,召公居於三公之列,地位顯赫。
當時周成王年紀幼小,周公代他主持朝政,執掌國家大權,儼然同天子一樣。
於是召公懷疑周公的作為,為此周公寫了《君奭》一文,以表達自己無意覬覦君位的想法。
但召公仍然對周公很不放心,周公於是拿殷商時的歷史舉例說:「商湯時有伊尹,功德感通了上天;在太戊時,就有像伊陟、臣扈那樣的人,功德感通了上帝,並有巫咸治理朝政;在祖乙時,就有像巫賢那樣的人;在武丁時,就有像甘般那樣的人。
商代的功業就是因為這些大臣輔佐君王才取得的,商代也得到治理和安定。」
召公聽了這番話,這才想通,與周公冰釋前嫌。
召公曾經治理過周代西部一帶的領土,很受廣大民眾的擁戴。
召公到鄉村城鎮去巡察,當地有一棵很有名的棠梨樹,他就在樹下判斷官司,處理政事。
當地的人民從貴族到平民都得到了適當的安置,沒有游手好閒的人。
召公去世後,當地民眾思念他的政績,懷念著那棵棠梨樹,不捨得砍伐,就作了名為《甘棠》的詩篇以歌頌召公的業績。
子之亂國
燕王噲在位的時候,任用子之為國相,子之主決國家大事,位尊而權重。
蘇秦在燕國的時候,曾和子之結親,蘇秦的弟弟蘇代也和子之交往密切。
蘇代曾作為齊國的使臣出使到燕國,燕王問他:「齊王這個人怎麼樣啊?」
蘇代回答說:「別的先不說,首先一點,他肯定不能稱霸。」
燕王問:「為什麼呢?」
回答說:「因為他不信任他的大臣。」
蘇代說這些話的目的是為了刺激燕王,使他尊重子之。
燕王聽了蘇代的話之後果然對子之更加一寵一信。
不久,有人勸燕王將王位讓給子之,他說:「人們之所以稱道堯為君賢聖,是因為他把天下讓給了許由,許由沒有接受,於是堯有了美名而實際上並沒有失去天下。
如果現在您把國家讓給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但卻表明您和堯有同樣的高尚品德。」
燕王於是把國家托付給了子之。
有人又對燕王說:「大禹舉薦了伯益,卻任用啟的臣子當官吏。
等到大禹年老時,又認為啟不足以擔當治理天下的重任,把君位傳給了伯益。
不久,啟就和他的同一黨一攻打伯益,奪走了君位。
天下人都說大禹名義上是把天下傳給了伯益,而實際上接著又讓啟自己奪了回去。
現在大王說是把國家托付給了子之,但官吏卻沒有一個不是太子的臣子,這正是名義上把國家托付給子之,實際上還是由太子執政啊。」
燕王於是把俸祿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收起來全部交給了子之,以表示他對子之的信任。
子之於是面南而坐,行使國王的權力。
燕王噲等到年老力衰,不再處理政務,反而成為了臣子。
子之實際上根本沒有處理國家大事的能力,他當政三年,燕國大亂,國內人人自危,這時,將軍市被和太子平謀劃攻打子之,一場大難即將來臨。
趁火打劫
齊國的眾位將領看到燕國發生內亂,就對齊湣王說:「大王,如果我們趁這個機會出兵奔赴燕國,一定能把燕國打垮。」
齊王便派人對燕太子平說:「我聽說太子主持正義,將要廢私立公,整頓君臣的倫理,明確父子的地位。
我的國家很小,不足以作為您的輔翼。
即使這樣,我們也願意聽從太子的差遣。」
太子平於是邀集同一黨一聚合徒眾,和將軍市被包圍了王宮,攻打子之,但沖了幾次都沒有攻克。
這時候,將軍市被突然倒戈,竟然和百姓一起攻打太子平。
由於太子的軍隊實力強大,結果將軍市被戰死,被陳一屍一示眾。
燕國國內連續幾個月的禍亂,死去了好幾萬人,民眾非常恐懼,百官離心離德。
孟軻就對齊王說:「現在去討伐燕國,這正是周文王、武王伐紂那樣的好時機,千萬不能失掉啊。」
齊王覺得孟軻的話有道理,於是命令章子率領軍隊,並且偕同北方邊境的士卒,一起討伐燕國。
燕國的士兵軍心渙散,既不迎戰,也不關閉城門。
最後,燕君噲被殺死,齊軍大勝而回。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