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5):他去世後,百姓們都歌頌說:「蕭何制定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5)

史記新讀

劉邦的左膀右臂(5)

曹參做漢朝丞相,前後有三年時間。

他去世後,百姓們都歌頌說:「蕭何制定了法令,明確劃一;曹參接替蕭何做了丞相,遵守各種法度並且沒有失誤。

這都是得益於他那清靜無為的做法,老百姓也因此過上了安寧日子。」

張良行刺

留侯張良,他的祖先是韓國人,祖父韓開地,曾經做過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丞相,父親韓平,曾經做過僖王、悼惠王的丞相。

悼惠王二十三年,韓平去世。

二十年以後,秦國興兵滅亡了韓國。

當時,張良還很年輕,並沒有在韓國政一府中做官。

他家裡十分富有,光奴僕就有三百多人。

但是,當他弟弟死後,並沒有用厚禮埋葬他,而是變賣了全部的家產,尋求刺客來謀刺秦始皇。

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張良的先人世代深受韓國的恩惠,他發誓要為韓國報仇。

張良曾經在淮一陽一學習禮法。

到東方拜訪蒼海君的時候,張良偶然遇見了一位大力士,兩個人一性一情相投,一見如故,便結成了生死之交。

大力士也非常痛恨秦始皇,願意和張良一同去刺殺他。

張良很高興,認為這下可以做到萬無一失了。

他特意讓人為大力士打製了一個重一百二十斤的鐵錘,作為行刺武器。

後來,秦始皇到東方巡遊。

張良和這位大力士得到消息後,在博一浪一沙中設下埋伏,等到秦始皇的車隊一到,兩個人突然偷襲他。

結果,大力士由於一操一之過急,手裡的大鐵錘誤中了秦始皇的副車,副車被砸得粉身碎骨,而秦始皇則毫髮未傷,躲過此劫。

秦始皇為了抓住張良他們,在全國範圍內下達了通緝令,展開了大規模搜捕。

於是張良等人改名換姓,紛紛隱藏在各地,張良來到了下邳。

橋下拾履

張良因為行刺秦始皇逃到了下邳,在閒暇的時候,張良經常到下邳城內的橋上從容漫遊,思考自己今後打算和當時的局勢。

一次,他在漫遊時遇見了一位身著粗布短衣的老父,看上去鶴髮童顏,一精一神矍鑠。

老父走到他的跟前,故意把腳上的鞋子甩到橋下,然後看著張良,對他說:「小伙子,我的鞋子掉到橋底下了,你給我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先是一驚,等到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時便感到憤怒,認為他怎麼這樣的無禮,想要動手打這個老頭。

但是當他走近時,發現這人年紀很老,經不起打擊。

他便強忍著心中的怒火,下橋去把鞋給他撿了上來。

但是沒想到老父不但沒有感謝他,反而得寸進尺,命令似地對他說:「小伙子,我行動不方便,你現在把鞋給我穿上!」張良心想,既然已經十分屈辱地為他撿了鞋,那麼穿鞋也就沒有什麼了,於是,他便跪下為老父穿鞋。

老父穿好鞋子以後,哼著小曲笑著離去了。

張良對這個人一大為驚奇,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便隨著老父的身影凝望。

老父大約走出去一里路,便又返回來了,對張良說:「孺子可教!五天以後的拂曉,你我還在這個地方相會。」

張良覺得此事奇怪,但也沒有多想,索一性一答應了下來。

五天以後,天剛拂曉,張良便按時前往。

但是,等他到了之後,發現老父早已經在那裡等著他了。

老父對他生氣地說:「年輕人與老人約會,反而後到,這是為什麼呢?」

老父說完便轉身離去,並且對他說:「五天以後我們再來相會,這次你可要早點來啊。」

五天之後,雞剛叫的時候,張良就趕緊動身了。

等他趕到了橋上之後,發現老父還是先他一步到達。

老父再次生氣地說:「你這次又是為什麼來晚啊?」

老父轉再次身離去,邊走邊對他說:「五天以後我們再會,希望你要早點來,不要再讓我等你了!」五天以後,還不到半夜,張良就起一床一動身了。

他抓緊時間跑到橋上,生怕這一次再遲到了。

還好,這次沒有遲到,空曠的橋上沒有一個人,他就坐在橋上休息。

剛坐下不一會兒,老父就來了。

老父見到張良,高興地說:「呵呵,你這樣做就對了。」

接著,老父從懷中拿出了一本書,對張良說:「你要是讀了此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

帝王將在十年以後興起,而十三年以後,你到濟北來見我,記住,榖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

說完之後,老父將書交給了張良,沒有再說什麼就突然不見了。

天亮以後,張良翻開老父送給他的書,仔細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

張良覺得這本書不同尋常,一愛一不釋手,日夜經常地誦讀、學習它,為自己將來輔佐劉邦打下了基礎。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