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
三晉風雲(7)
胡服騎射
公元前325年,趙武靈王即位。
當時正是戰國中期,七雄兼併弱國的戰爭和七雄之間的爭奪戰進行的如火如荼。
趙國處在一個相對弱勢的地位,在與秦、魏等國戰爭中屢遭敗績。
武靈王志存高遠,力圖扭轉這個不利局面。
他親政後,多次巡視趙國轄境,認識到國家形勢危急。
他對時局有清醒地認識,心裡暗中盤算:「中山國是趙國的心腹之患,趙國北面是燕國,東面與東胡族相鄰,西面受到林胡人、樓煩人、秦國、韓國的威脅。
趙國處在諸強包圍之中,如果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遲早會滅亡。」
為了增強國家的軍事實力,武靈王決定實行變革,先從服裝下手,讓全國穿上輕便的胡服。
但是,除了少數人支持外,大多數貴族、功臣均表示反對。
改革面臨相當大的阻力。
反對派代表人物不是別人,正是武靈王的叔父趙成,武靈王親自前往他府上勸說。
武靈王對他侃侃而談,首先分析了趙國面臨的嚴峻形勢,接著又坦誠地說:「叔父,實行胡服改革並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可以防備胡人、燕人、秦人、韓人的進攻。
當年,先祖簡子、襄子開疆拓土、建功立業,那是何等英明神武!而先王在位時,中山國依仗著齊國的強兵大舉侵略我國,人民遭難、國都被圍,趙國幾乎亡國!先王把這看作奇恥大辱,但是卻無力報仇。
現在,我實行胡服改革、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不僅可以保家衛國,更能夠一雪前恥。
叔父您要是一再堅持傳統的風俗習慣、極力反對這項改革,那可就違背了簡子、襄子等列祖列宗的志願、忘卻了先王時的國恥。
這個我不願意看到,列祖列宗們更是不願看到。」
武靈王說的話有理有據,感人肺腑。
最終,趙成被他勸服了,願意為改革效力。
第二天,他身著君王賞賜的胡服上朝,為各位大臣做出了表率。
群臣於是都為之動容,對改革也不再提什麼反對意見。
趙武靈王則趁機正式頒布了胡服令。
此後,趙武靈王又勸服了其他反對勢力,組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改革全面推行起來。
從公元前305年起,力量強大起來的趙國開始對中山國發動進攻。
五年後,趙國疆域得到擴充。
在北方,趙國收回了代郡並佔領了燕國的部分地區;在西方,趙國將雲中、九原這片廣闊的土地據為己有。
此後,趙國變的更加強大,它消滅了中山國,擊敗了齊、魏等強國,成為戰國後期可以與秦國抗衡的重要力量。
可見,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為趙國強大奠定了基礎。
武靈王之死
正當君王之業如日中天之時,武靈王卻把王位傳給了兒子趙何,即趙惠文王,而自號為主父。
主父打算讓惠文王治理國家,而自己親率軍隊開拓國土,與秦國爭霸。
惠文王三年(前296年),主父率軍滅掉了中山國,把代郡與趙國的中心地區連為一體。
於是,他把長子趙章封為代郡的安一陽一君(地處今河北一陽一原東南)。
趙章為人一向驕奢,心中對弟弟趙何繼位很是不滿;主父派去輔佐趙章的田不禮又是個殘忍、好殺的人。
這兩個人一性一情相投、狼子野心,為叛亂秘密積蓄著力量。
第二年,主父令群臣來朝見,趙章也在其中。
朝會時,主父讓惠文王聽朝,而自己則在一旁暗地裡觀察群臣、宗室的表現。
趙章原本是太子,但是主父一寵一愛一吳娃後,把他與吳娃生的兒子趙何改立為太子。
吳娃死後,主父對趙何也不是十分喜一愛一了,他開始憐惜被廢的太子趙章。
這一次,他見到了趙章,回想起對兒子的不公正待遇,心中很不是滋味。
主父想把代郡從趙國中分出來,立趙章為代王以做補償,但卻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主父與惠文王到沙丘(今河北平鄉東)遊玩,兩人住在不同的行宮中。
趙章與田不禮利用這個機會發動叛亂。
他們假傳主父詔令,想把惠文王騙過來殺掉。
但是相國肥義先於惠文王一步到達,二人的一陰一謀敗露。
掌握國家實權的公子成、李兌得知消息後,立即率軍隊從邯鄲趕來「勤王」。
趙章被打敗後,逃到主父行宮避難,一愛一子心切的主父收留了他。
公子成、李兌的部隊便把主父行宮重重圍困起來。
殺掉趙章後,公子成、李兌商量說:「咱們因為要殺掉趙章而帶兵圍困了主父行宮,這是大逆不道的。
如果撤走了圍兵,日後主父追究起來,咱們肯定會被滅九族。」
為了保全身家一性一命,二人便一不做、二不休,將主父圍困起來,並且強行驅趕了行宮中的侍從,只剩下主父一人。
主父既不能出宮又沒有食物,最後竟然到了以麻雀幼仔充飢的地步。
三個多月後,主父被活活餓死在沙丘行宮中。
他終究還是吞下了自己當初種下的惡果。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