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5):呂太后想立呂氏宗族的人為王,她想看看各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5)

史記新讀

劉邦的左膀右臂(15)

公元前187年,孝惠帝去世。

呂太后想立呂氏宗族的人為王,她想看看各位大臣的意見,就詢問王陵,王陵對她說:「這樣做不行。」

呂太后接著又去問陳平,陳平卻說:「可以這樣做。」

呂太后經過這麼一對比,厭恨王陵不支持自己的想法,於是假意提升王陵為皇帝的太傅,實際上是惡毒地剝奪了他的大權,不再重用他。

王陵對此非常生氣,心想自己為漢朝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終竟然落得了這樣的下場,就撂挑子稱病辭職,整日閉門不出,始終不肯朝見皇帝,七年之後去世。

計安劉氏

王陵被免除丞相職務後,呂太后就調任陳平為右丞相,任命辟一陽一侯審食其為左丞相。

審食其也是沛縣人。

劉邦在彭城西邊被項羽擊敗時,楚軍抓走劉邦的父親和呂後作為人質,審食其以家臣身份侍奉呂後,照顧左右。

他後來跟隨漢軍打敗項羽被封為侯,受到呂太后的一寵一幸。

他做了左丞相之後,一直住在宮中,掌握了朝中大權,文武百官都得通過他才能決斷事情。

呂嬃因從前陳平為高帝出謀劃策捉拿了樊噲,對他不滿,多次進讒言說:「陳平當丞相以後不理政務,每天飲美酒,玩一弄女子。」

陳平聽到後,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放縱。

呂太后聽說了這件事,心裡暗自高興。

她當著呂嬃的面對陳平說:「俗語說『小孩和婦女的話不可信』,就看你對我怎麼樣了。

不要怕呂嬃說你的壞話。」

呂太后立呂氏宗族的人為王,陳平知道無法阻攔,便忍氣吞聲,假裝順從。

等到呂太后去世以後,陳平跟太尉周勃合謀,終於誅滅了呂氏宗族,擁立孝文皇帝即位。

漢初這些宮廷要事陳平都是主要策劃者。

以退為進

孝文帝即位後,認為太尉周勃親自率兵誅滅呂氏宗族,功勞最多。

陳平看到孝文帝想重用周勃,就想把右丞相的尊位讓給周勃,於是托病引退。

孝文帝剛剛即位,覺得陳平病得奇怪,認為他是不是有什麼想法,就親自去探問他。

陳平對他說:「陛下,高祖在世的時後,周勃的功勞不如我陳平。

到誅滅呂氏宗族時,我的功勞就不如周勃了。

我願把右丞相的職位讓給周勃。」

孝文帝這才恍然大悟,就順水推舟,任命絳侯周勃為右丞相,位次名列第一;陳平調職為左丞相,位次名列第二。

過了一段時間,孝文皇帝已經漸漸明瞭熟悉國家大事。

一次,孝文帝在接受群臣朝見時問右丞相周勃說:「全國一年中判決的案件有多少?」

周勃心裡不清楚,謝罪說:「陛下恕罪,臣不知道。」

孝文皇帝又問:「那麼全國一年中錢糧的開支收入有多少?」

周勃又謝罪說不知道,急得汗流浹背,慚愧自己不能回答。

於是皇上又問左丞相陳平。

陳平說:「有主管的人,陛下可以向他們詢問。」

皇上便說:「那主管的人又是誰呢?」

陳平回答說:「陛下若問判決案件的情況,可詢問廷尉;問錢糧收支的情況,可詢問治粟內史。」

皇上意猶味盡,接著說:「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麼您所主管的是些什麼事呢?」

陳平謝罪說:「為臣誠惶誠恐!陛下不知我才智低劣,讓我勉強擔任丞相的職位。

丞相一職,對上輔佐天子調理一陰陽一,順應四時;對下養育萬物,讓它們適時生長;對外鎮撫四夷和諸侯;對內一愛一護一團一結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夠勝任他們的職責。」

孝文帝對他的話非常滿意,稱讚他回答得好。

右丞相周勃則大為慚愧,退朝後埋怨陳平說:「您怎麼不在平時教我對答這些話,讓我在皇上和文武百官面前丟臉!」陳平撲哧一笑,對他說:「您現在身居相位,難道不知道丞相的職責嗎?陛下如要是問起長安城中盜賊的數目,您是否也要勉強湊數來對答啊?」

這時絳侯周勃才知道自己的才能與陳平相差很遠,卻擔任這麼重要的職位,覺得真是無地自容。

不久,周勃托病請求免去右丞相的職務,陳平獨自擔任整個丞相職務。

周勃離職

絳侯周勃的祖先是卷縣人,後來遷徙到沛縣。

周勃出身微賤,家境貧寒,依靠著編織蠶箔來勉強維持生活。

為了餬口,他還經常為辦喪事的人家吹一簫、奏輓歌,以此為副業。

另外,他身強力壯,力大無比,能夠拉開強弓。

後來他跟從劉邦起義,作戰勇敢,立下了纍纍戰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