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粉黛三千為一人(3):文帝開始一寵一幸邯鄲慎夫人和尹姬,但是她們都沒有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粉黛三千為一人(3)

史記新讀

粉黛三千為一人(3)

後來,竇皇后因為生病而雙目失明。

文帝開始一寵一幸邯鄲慎夫人和尹姬,但是她們都沒有生育子女。

文帝去世以後,景帝繼位,封他的舅舅少君為章武侯,長君已經去世,便封他的兒子彭祖為南皮侯。

吳楚七國之亂的時候,竇太后堂兄弟的兒子竇嬰被任命為大將軍,率兵平叛,因為軍功被封為魏其侯。

竇太后喜歡黃老學說,因此,文帝、太子以及竇家的所有人都必須讀《黃帝》、《老子》等書,遵奉黃老學說,清靜無為。

竇太后比她的兒子漢景帝晚六年去世,死於漢武帝建元六年,與文帝合葬在霸陵。

她臨死前立下遺詔,把東宮所有的金錢、財物賞賜給自己的女兒長公主劉嫖。

王太后的故事

王太后,槐裡人,她的母親名叫臧兒。

臧兒,是原來的燕王臧荼的孫女。

臧兒嫁給槐裡人王仲為妻,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叫信,還生下了兩個女兒。

王仲死後,臧兒改嫁給長陵田氏,生下了兒子田蚡、田勝。

王太后是臧兒的長女,先是嫁給了金王孫為妻,並且生有一個女兒。

後來,臧兒為子女占卜,卜者說她的兩個女兒都應當成為貴人。

臧兒打算依仗兩個女兒,就把長女強行從金家奪了回來。

金氏十分憤怒,不肯與妻子分離,臧兒將長女送進了太子一宮。

太子見到這個女人長得楚楚動人,氣質高雅。

是個難得的大美人,十分一寵一愛一她,她為太子生了三女一男。

當男孩還在腹中的時候,王美人夢見太一陽一落入自己的懷中,便將這件事告訴給了太子。

太子劉啟認為這是富貴徵兆。

男孩還沒有降生的時候,文帝就去世了。

景帝繼位以後,王美人才生下這個男孩。

此前,臧兒把小女兒兒姁也送入太子一宮,並生有四個男孩。

景帝做太子的時候,薄太后選定了一位薄氏家族的女子做他的妃子。

劉啟繼位以後,這個妃子成為皇后。

薄皇后沒有孩子,因此不受一寵一愛一。

薄太后去世以後,景帝廢了薄皇后。

景帝的長子名叫劉榮,他的母親是栗姬。

後來,劉榮被立為太子。

長公主劉嫖有個女兒,她想把女兒嫁給太子做妃子。

栗姬為人好嫉妒。

景帝的後宮諸麗都是靠長公主之力而得到一寵一幸的,她們的尊貴、地位超過了栗姬。

栗姬對此十分怨恨,就拒絕了長公主的提親。

長公主把女兒嫁給了王美人的兒子做妃子。

但是長公主見到栗姬如此不給自己面子,心存怨氣,便時常在景帝面前讒毀栗姬說:「栗姬經常與諸位貴夫人聚會,命令侍從在她們背後詛咒唾罵,搞一些歪門邪道,把整個後宮搞得烏煙瘴氣。」

景帝覺得這樣太不像話了,開始惱恨栗姬。

一次,景帝因為身一體不好而心情不快,他就把被封為王的兒子托付給栗姬,並且對她說:「我死以後,你要好好照顧這些孩子。」

當時,栗姬因為其他的事情在生氣,就沒有答應景帝,而且還出言不遜,冒犯景帝。

景帝很氣憤,但是沒有發作。

長公主天天在景帝面前稱讚王美人的兒子,景帝也認為這個孩子很賢能,對他十分讚賞,而且從前又有他的母親夢日入懷的符兆,覺得這個孩子值得栽培,把他當成了寶貝,便產生了改立太子的想法,但是還沒有下定決心。

王美人知道景帝怨恨栗姬,為了使自己的兒子成為太子,她趁著景帝怨氣未消,以退為進,暗中指使大臣奏請景帝,立栗姬為皇后。

一次朝會上,大行(官名)奏事完畢,對景帝建議說:「古語有言:『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如今,太子的母親沒有封號,應當策立她為皇后。」

景帝對栗姬長期聚積在一起的怨恨當時就被激怒了。

一怒之下,他論罪處死了大行,把太子廢為臨江王。

栗姬心中更加怨恨不滿,想要找到景帝討個說法。

但是她根本見不到景帝,無法訴說自己心中的苦悶,不久就憂鬱地死去了。

最終,王美人順理成章地被立為皇后,他的兒子被立為太子,這就是日後著名的漢武帝,而她的哥哥王信被封為蓋侯。

景帝去世以後,太子繼位為皇帝。

尊王太后的母親臧兒為平原君,封舅舅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週一陽一侯。

景帝共有十三個兒子,除了太子繼位為皇帝,另外的十二個兒子都被封為王。

兒姁去世得早,她的四個兒子也在封王的行列之中。

王太后的長女被封為平一陽一公主,次女為南宮公主,小女兒為林慮公主。

蓋侯王信好飲酒;田蚡、田勝為人貪婪,善於用文辭巧辯。

王仲死得早,藏在槐裡,被追尊為共侯,朝廷還為他設置了二百戶的園邑。

平原君去世以後,與田氏一起合葬在長陵,他們園邑的規格與共侯的相同。

王太后晚於景帝十六年去世,即漢武帝元朔四年,她與景帝合葬在一陽一陵。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