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6):實際上,周勃不喜歡文辭學問,缺少謀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劉邦的左膀右臂(16)

史記新讀

劉邦的左膀右臂(16)

周勃為人質樸剛強,憨厚老實,劉邦認為他可以托付大事,一直想栽培他。

實際上,周勃不喜歡文辭學問,缺少謀略,他每次召見儒生和說客,總是坐在面向東面的尊位上,對他們說:「你們幫幫忙,快為我出謀劃策吧!」他的質樸、少文就是這樣。

周勃平定了燕地的叛亂,在回朝的路上得知高帝去世的消息。

從此之後,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

惠帝六年,朝廷設置太尉官,周勃被任命為太尉。

十年以後,呂太后去世。

呂祿以趙王的身份擔任漢朝的上將軍,呂產以呂王的身份擔任漢朝的相國,呂氏一族一操一縱了漢朝的軍政大權,企圖顛覆劉氏的天下。

周勃身為太尉,竟然不能步入軍營大門;陳平身為丞相,竟然不能過問國家政治。

於是,周勃與陳平等人聯合同謀,終於誅滅了呂氏一族,保住了漢室江山,擁立代王劉恆繼位,這就是漢文帝。

文帝繼位以後,為了表示平叛呂氏強權的功勞,任命周勃為右丞相,賞賜給他黃金五千金,食邑一萬戶。

一個多月以後,有人對周勃說:「您已經誅滅了呂氏宗族,擁立了新的天子,威震天下。

您受到豐厚的賞賜,處在尊貴的地位,深得陛下的一寵一信。

這樣下去,時間久了,恐怕就要大難臨頭了。」

周勃感到害怕,也意識到自己目前的處境很危險,便向漢文帝辭職,請求歸還相印。

文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一年多以後,丞相陳平去世,文帝又把周勃召了回來,重新任命他為丞相。

過了不到一年,文帝清除那些在朝中的列侯勢力,就打算先從周勃下手,把他叫到身邊說:「丞相啊!前些日子,我下令列侯到自己的封地去,而有很多人至今還沒有動身。

丞相是我所器重的人,希望你帶頭回到自己的封地,為群臣做個表率。」

於是,漢文帝免去了周勃的職務,命令他回到自己的封地。

功臣入獄

回到封地以後,每逢河東郡郡守、郡尉巡視下轄各縣而到達絳縣的時候,周勃就害怕自己被朝廷下令殺害。

他經常身披鎧甲,命令家裡人全副武裝地護衛自己,然後才與郡守、郡尉等官吏見面。

後來,有人上書誣告周勃企圖謀反,文帝將此事交給廷尉去處理。

廷尉又將此事下交給相關部門辦理。

結果,周勃被下令逮捕,並且被提審。

周勃嚇得六神無主,早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威風,戰戰兢兢不知道怎樣回答。

獄吏認為他現在是虎落平一陽一,也漸漸打消了以前的顧慮,對他百般欺凌、侮辱。

周勃身處險境,一性一命難保。

於是,周勃命令家人用一千斤黃金賄賂獄吏,獄吏收到賄賂以後,這才在公文背面寫字提醒他說:「想要得救,必須讓公主為您作證。」

公主,是文帝的女兒,嫁給周勃的長子周勝之作為妻,所以,獄吏提醒周勃讓她出面為自己作證。

平日裡,周勃把自己得到的加封與賞賜的大部分都送給了薄昭。

薄昭是文帝的母親薄太后的親弟弟。

案子到了緊要關頭,薄昭為周勃向薄太后說情,太后也認為周勃不可能會造反。

幾天以後,文帝拜見母親。

薄太后順手抓起頭巾擲向了文帝,不高興地說道:「周勃當年手持天子的玉璽,統率著數萬的軍隊,他不在那個時候謀反。

如今,他身居小小的絳縣,無權無兵,反而要叛亂嗎?」

文帝其實早已經看到了周勃在獄中的供詞,便向太后謝罪說:「母后息怒,獄吏剛剛查證清楚,他沒有造反,就要釋放他了。」

文帝便派遣使臣手持符節,來到大獄裡赦免了周勃,並且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周勃出獄以後,感慨地說:「想當初,我曾經統帥百萬大軍,南征北戰,當時是何等威風啊!不落到今天的地步,怎麼會知道獄吏的尊貴呢?」

周勃回到了封地,一直過著安定生活,在文帝十一年去世,謚號為武侯。

他的長子周勝之繼承了侯位。

六年以後,他與所娶的公主感情不合,又犯了殺人罪,因此,封地被廢除。

周勃的爵位絕封一年以後,文帝從周勃的諸位兒子中選擇了賢能的河內郡郡守周亞夫,將他封為條侯,接續絳侯爵位。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