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他派人將此事通報給呂產以及家族裡的長輩們。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

史記新讀

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

呂祿相信了酈寄的話,準備奉還將軍的印信,把軍隊交給太尉。

他派人將此事通報給呂產以及家族裡的長輩們。

族人之中有人贊同呂祿的做法,也有人認為呂祿此舉會招來禍患,眾人各執己見,不能達成一致,最終沒有作出決定。

呂祿很信任酈寄,經常和他一起外出遊玩、打獵。

一天,在外出歸來的途中,呂祿去看望他的姑母呂須。

呂須得知呂祿打算交出軍權,便非常惱怒地說:「你身為將軍卻打算離開軍隊,我們呂家人如今已經沒有安身立命之處了。」

說罷,她把自己所有的珠寶玉器都散扔在堂下,又說道:「我不會替異姓之人保存它們的。」

後來,呂祿將兵權交了出去,這使呂氏家族的處境就更加被動了。

誅滅諸呂

八月的一天早晨,平一陽一侯曹窋去會見相國呂產商議政務。

正巧此時,郎中令賈壽剛從齊國出使回來。

他是呂產的心腹,責怪呂產說:「您不早早地前往封國,如今即使您想回去都已經不可能了!」接著,他就把灌嬰與齊、楚等國聯合、結盟,準備誅滅呂氏宗族的詳細情況告訴給了呂產,並且催促呂產迅速進宮,先發制人。

兩人的談話正巧被曹窋偷一聽到,他立即把這個情況告訴給丞相與太尉。

周勃得知此事,便要闖入北軍,但是沒能成功。

襄平侯紀通主管天子的符節印信。

於是陳平等人命令他拿著天子的符節,假稱奉詔而使太尉進入北軍。

與此同時,周勃命令酈寄與典客劉揭去勸導呂祿說:「天子派遣太尉統領北軍,想讓您回歸封國,立即歸還將印。

如果您不這樣做,馬上就會大禍臨頭。」

呂祿認為酈寄不會欺騙自己,就解下了將印並把它交給了劉揭,將軍權交給太尉。

周勃便佩戴著將印進入軍門,下令軍中說:「打算替呂氏賣命的人袒露右胸,願意為漢家盡忠的人袒露左胸。」

軍中士卒們都袒露左胸,表示願意效忠劉氏。

周勃掌控了北軍。

雖然太尉周勃掌控了北軍,但是南軍還在呂家人手裡。

於是陳平命令朱虛侯劉章去協助太尉。

太尉命令劉章監守軍門,又命令平一陽一侯告知衛尉,不要讓相國呂產進入殿門。

呂產不知道呂祿已經離開了北軍,仍然想進入未央宮,組織叛亂。

但是他不能進入殿門,只能在門外徘徊。

平一陽一侯擔心不能戰勝呂產,便派人火速通報太尉,請求太尉決斷。

太尉也擔心戰勝不了呂家的人,沒敢公開說要誅殺呂產。

他派遣朱虛侯去未央宮護駕。

朱虛侯向周勃請兵,周勃便調撥給他千餘名士卒。

朱虛侯率兵進入未央宮門,與呂產等人狹路相逢,雙方展開激戰,朱虛侯最後將他殺死。

此後,天子命令謁者持節慰勞朱虛侯。

朱虛侯想要皇帝的符節印信,謁者不肯交給他。

朱虛侯便和謁者共乘一車,憑藉著天子的印信而飛馳於宮中,斬殺了長樂宮衛尉呂更始。

後來,朱虛侯到了北軍,向太尉覆命。

太尉起身,向朱虛侯行禮祝賀說:「我所擔心的只有呂產,現在他已經被誅殺了,天下可以安定了。」

隨後,太尉、丞相等人派人將呂氏宗族誅滅,穩定了政局。

擁立新君

誅滅呂氏勢力以後,朝中諸位大臣私下裡商議說:「少帝和梁王、淮一陽一王、常山王,都不是惠帝真正的兒子。

呂後用欺詐手段用別人的兒子來假冒太子,殺害了他們的生母,把這些孩子帶入後宮並且撫養長大。

呂後強迫惠帝認這些孩子做兒子,然後,立他們作為太子或者是諸侯王,借此增強呂家勢力。

現在我們已經聯手誅滅了呂家勢力,但如果對於呂家所扶植的人置之不理,待他們長大成一人而掌握政權,我們這些人就都會面臨滅種的危險。

因此,我們應該從劉氏諸侯王裡選出一位賢明之人,立他為皇帝。」

接著有人建議說:「齊悼惠王是高帝的長子,現在他的嫡長子即位為王,從血統本源上說,齊王是高帝的嫡孫,可以擁立他為天子。」

不少大臣反對說:「呂氏因為是外戚而作惡多端,幾乎毀掉了劉氏的宗廟社稷、殺盡了名將功臣。

如今齊王的母家是姓駟的,他的舅舅駟鈞是一個臭名昭著的惡人。

假如我們擁立齊王,就等於重新扶植了像呂氏一樣的惡勢力。」

後來大家又打算擁立淮南王劉長,但是由於劉長年少,他的母家人也很兇惡,於是也被否決了。

大家又合計說:「代王劉恆是當今健在的高帝的兒子,是年紀最長的一位宗室王,他為人仁孝寬厚,母家薄氏嚴謹善良。

況且,擁立長子本來就與禮制相符合,而代王又以仁孝聞名於天下,所以立他為天子最合適。」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