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
孔子推崇的時代(1)
三代的歷史,延續了一千八百餘年。
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往事可以追憶?
字裡行間,都是古老的文明留下的時間碎片。
大禹治水
大禹是黃帝的玄孫,也就是黃帝的孫子的孫子。
他的父親鯀是堯帝的大臣。
堯帝在位時,中原地區發了大水,洪水滔天,無邊無際,大家都為此而憂愁。
堯帝於是到處尋找能治理洪水的人。
大臣們向堯推薦了大禹的父親鯀,堯說:「鯀這個人啊,經常違背命令,敗壞同族的民眾,我們不能用他呀!」大臣們都堅持說:「尊敬的王啊,相比較而言,眾大臣沒有誰比他更強了,希望您讓他試試吧。」
堯於是聽從了眾大臣的建議,任用鯀去治理洪水。
鯀採用了圍堵的辦法,想把洪水截住,但是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氾濫不息。
鯀失敗了。
於是,堯帝的繼承人舜帝就將他流放到了羽山。
後來,舜又任命鯀的兒子禹去治理洪水,讓他來承擔他父親未完成的事業。
禹為人聰敏機智,仁一愛一可親,說話誠實,能夠遵守道德禮儀,吃苦耐勞。
他接受了舜帝的命令,與益、後稷一起去治理洪水。
禹吸取了父親以前失敗的教訓,改用疏導的辦法,讓洪水流入大海。
因為父親鯀治水無功,禹心裡一直懷著愧疚之情,於是他就不辭勞苦,盡心盡力地去治理洪水。
在治水的十三年中,他有好幾次從家門前路過都沒有進去看一眼。
這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禹住在簡陋的房子裡,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用在了治理河川上。
他開發了九州的土地,疏導了九條河道,修治了九個大湖,測量了九座大山。
他還讓益給民眾分發可以種植在低窪潮一濕的土地上的稻種,讓後稷賑濟缺乏糧食的民眾。
禹治水時,一邊行進,一邊考察各地的山川地形及物產情況,並弄清了諸侯朝貢時的交通路線。
同時,他還規定了各地應該向天子繳納貢賦的數量。
經過如此艱苦的努力,大禹終於取得了治水的勝利。
天下為家
大禹因為治水做出了巨大貢獻,舜帝年老時便將禹定為帝位的繼承人。
舜帝死後,禹又想把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而自己則悄悄地躲避到了一陽一城。
可是,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
禹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繼承了天子之位,建立了國家,將國號定為夏。
大禹一共在位十年。
他在一次去東方視察的途中不幸病逝,隨後便被埋葬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的會稽山。
大禹臨終前將天下傳給了益。
服喪三年完畢後,益又把帝位讓給了禹的兒子啟,而自己到箕山的南面去隱居。
他本來想倣傚大禹,等諸侯前來朝拜。
但是這次諸侯卻並沒有去朝見益,而是鑒於啟的賢德之名,紛紛歸心於他。
啟也就因此繼承了天子之位。
到這時,中國古代的禪讓制度走到了盡頭,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了「家天下」的時代。
夏代之亡
夏代後期有一位君主叫孔甲,對鬼神十分迷信,並且一婬一亂無度。
夏王朝的德望也就隨之日漸衰微,各地諸侯相繼背叛。
傳說上天曾經降下一雌一雄兩條神龍來警示孔甲,孔甲非常喜歡這兩條龍,就四處尋找會餵養龍的人。
當時,有一個叫劉累的人,從一個養龍的人那裡學會了馴龍之術,便決定去侍奉孔甲,幫助孔甲養龍。
孔甲對他十分欣賞,賜封他為御龍氏,並賜給他許多封地。
後來那條雌龍死了,劉累便突發奇想,偷偷地把它做成了肉醬,拿來獻給孔甲品嚐。
孔甲吃完以後,覺得味道非常鮮美,便派人去找劉累再做一次。
劉累已經沒有肉醬可以進貢,又害怕龍死的事情被孔甲知道,就連夜逃跑了。
這件事也預示著上天對夏王朝已經失去了信心。
夏代最後一個君王叫桀,他是個有名的暴君。
他不但不講德行,反而用武力傷害百姓,民眾都不堪忍受。
他曾經將自己比作太一陽一,並對別人說:「我會像太一陽一一樣永遠不會滅亡的!」百姓們聽說後,指著太一陽一氣憤地說:「你這個太一陽一什麼時候才能滅亡啊?我寧可與你同歸於盡!」桀還曾經將商族的領袖湯囚禁在夏台,最後商湯被釋放回到自己的封地之後,開始注重修行德業,勤於政事,力量不斷壯大,諸侯都前去歸附了他。
最後商湯率領軍隊去征討夏桀,夏桀戰敗逃到今河南封丘東部地區的鳴條,後被放逐而死。
桀臨死時還對別人說:「唉,我真後悔當初沒有在夏台把湯殺死啊,使我落到了這個下場。」
他絲毫沒有覺察到這一切是由於自己所犯的錯誤造成的。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