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孔子推崇的時代(1):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往事可以追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孔子推崇的時代(1)

史記新讀

孔子推崇的時代(1)

三代的歷史,延續了一千八百餘年。

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往事可以追憶?

字裡行間,都是古老的文明留下的時間碎片。

大禹治水

大禹是黃帝的玄孫,也就是黃帝的孫子的孫子。

他的父親鯀是堯帝的大臣。

堯帝在位時,中原地區發了大水,洪水滔天,無邊無際,大家都為此而憂愁。

堯帝於是到處尋找能治理洪水的人。

大臣們向堯推薦了大禹的父親鯀,堯說:「鯀這個人啊,經常違背命令,敗壞同族的民眾,我們不能用他呀!」大臣們都堅持說:「尊敬的王啊,相比較而言,眾大臣沒有誰比他更強了,希望您讓他試試吧。」

堯於是聽從了眾大臣的建議,任用鯀去治理洪水。

鯀採用了圍堵的辦法,想把洪水截住,但是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氾濫不息。

鯀失敗了。

於是,堯帝的繼承人舜帝就將他流放到了羽山。

後來,舜又任命鯀的兒子禹去治理洪水,讓他來承擔他父親未完成的事業。

禹為人聰敏機智,仁一愛一可親,說話誠實,能夠遵守道德禮儀,吃苦耐勞。

他接受了舜帝的命令,與益、後稷一起去治理洪水。

禹吸取了父親以前失敗的教訓,改用疏導的辦法,讓洪水流入大海。

因為父親鯀治水無功,禹心裡一直懷著愧疚之情,於是他就不辭勞苦,盡心盡力地去治理洪水。

在治水的十三年中,他有好幾次從家門前路過都沒有進去看一眼。

這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禹住在簡陋的房子裡,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用在了治理河川上。

他開發了九州的土地,疏導了九條河道,修治了九個大湖,測量了九座大山。

他還讓益給民眾分發可以種植在低窪潮一濕的土地上的稻種,讓後稷賑濟缺乏糧食的民眾。

禹治水時,一邊行進,一邊考察各地的山川地形及物產情況,並弄清了諸侯朝貢時的交通路線。

同時,他還規定了各地應該向天子繳納貢賦的數量。

經過如此艱苦的努力,大禹終於取得了治水的勝利。

天下為家

大禹因為治水做出了巨大貢獻,舜帝年老時便將禹定為帝位的繼承人。

舜帝死後,禹又想把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而自己則悄悄地躲避到了一陽一城。

可是,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

禹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繼承了天子之位,建立了國家,將國號定為夏。

大禹一共在位十年。

他在一次去東方視察的途中不幸病逝,隨後便被埋葬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的會稽山。

大禹臨終前將天下傳給了益。

服喪三年完畢後,益又把帝位讓給了禹的兒子啟,而自己到箕山的南面去隱居。

他本來想倣傚大禹,等諸侯前來朝拜。

但是這次諸侯卻並沒有去朝見益,而是鑒於啟的賢德之名,紛紛歸心於他。

啟也就因此繼承了天子之位。

到這時,中國古代的禪讓制度走到了盡頭,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了「家天下」的時代。

夏代之亡

夏代後期有一位君主叫孔甲,對鬼神十分迷信,並且一婬一亂無度。

夏王朝的德望也就隨之日漸衰微,各地諸侯相繼背叛。

傳說上天曾經降下一雌一雄兩條神龍來警示孔甲,孔甲非常喜歡這兩條龍,就四處尋找會餵養龍的人。

當時,有一個叫劉累的人,從一個養龍的人那裡學會了馴龍之術,便決定去侍奉孔甲,幫助孔甲養龍。

孔甲對他十分欣賞,賜封他為御龍氏,並賜給他許多封地。

後來那條雌龍死了,劉累便突發奇想,偷偷地把它做成了肉醬,拿來獻給孔甲品嚐。

孔甲吃完以後,覺得味道非常鮮美,便派人去找劉累再做一次。

劉累已經沒有肉醬可以進貢,又害怕龍死的事情被孔甲知道,就連夜逃跑了。

這件事也預示著上天對夏王朝已經失去了信心。

夏代最後一個君王叫桀,他是個有名的暴君。

他不但不講德行,反而用武力傷害百姓,民眾都不堪忍受。

他曾經將自己比作太一陽一,並對別人說:「我會像太一陽一一樣永遠不會滅亡的!」百姓們聽說後,指著太一陽一氣憤地說:「你這個太一陽一什麼時候才能滅亡啊?我寧可與你同歸於盡!」桀還曾經將商族的領袖湯囚禁在夏台,最後商湯被釋放回到自己的封地之後,開始注重修行德業,勤於政事,力量不斷壯大,諸侯都前去歸附了他。

最後商湯率領軍隊去征討夏桀,夏桀戰敗逃到今河南封丘東部地區的鳴條,後被放逐而死。

桀臨死時還對別人說:「唉,我真後悔當初沒有在夏台把湯殺死啊,使我落到了這個下場。」

他絲毫沒有覺察到這一切是由於自己所犯的錯誤造成的。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