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大國間的爭鬥,因為他們的存在而更加多姿多彩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

史記新讀

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

他們的武器,就是三寸之舌。

大國間的爭鬥,因為他們的存在而更加多姿多彩。

諸侯的歷史,竟然會被他們把握。

懷才不遇

蘇秦是東周洛一陽一人,曾經東行到齊國拜師,向鬼谷先生學習,當時蘇秦在洛一陽一時想去見周天子,只恨沒有人向周天子推薦。

此後,蘇秦在外遊說了幾年,沒有什麼成就,盤纏花光了,衣服破了,只好窮困潦倒地回到了家鄉。

家中的兄弟姐妹、嫂子甚至妻妾都暗自嘲笑他,說:「周人的習俗是:安分管理好自己的產業,努力從事工商業,謀求至少十分之二的贏利。

蘇秦現在放棄了最基本的事業而去賣弄口舌,窮困到如此地步,那真是活該啊!」

蘇秦聽到這話後羞愧不已,非常難過,於是就閉門不出,把自己所有的書都讀了一遍,說:「士人埋頭讀書,卻不能靠自己的學識獲取榮華富貴,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於是他找到了周書《一陰一符》,便伏案研讀。

他非常用功,唸書十分刻苦。

有時候唸書念累了,眼皮粘到一塊兒怎麼也睜不開。

他氣急了,罵自己沒出息,拿起錐子在大一腿上刺了一下,刺得血都流一出來了。

這一下子,一精一神可來了,他接著又念下去。

民間還傳說,蘇秦有時候太累了,就撲在案頭上打瞌睡。

為了不讓自己打瞌睡,他就拿根繩子一頭吊在房樑上,一頭吊住自己的頭髮,如果他腦袋一往案頭上撲,那根繩子就把他揪住。

這麼腦袋一頓,頭髮一揪,就把他揪醒了。

他這麼懸樑刺股,苦苦地熬了一年多工夫,讀熟了周書《一陰一符》,記熟了各國的地形、政治情況和軍事力量,還研究了諸侯的心理。

他認為自己的功課已經做好了,可以出山了。

於是先請求進見周顯王。

周顯王左右的人一向瞭解蘇秦,都看不起他,不相信他的那套言論,於是都勸周王不要聽信他的話。

結果周王沒有接見他。

蘇秦於是就往西到秦國去,恰巧碰上秦孝公去世。

蘇秦便向秦惠王進言道:「秦國四面都有天險,背靠華山,又有渭水環繞,東面有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和黃河,西面有漢中,南面有巴郡和蜀郡,北面有代郡和馬邑,真可謂是天府之國。

像秦國這樣人口眾多,兵源充足,軍事教育又這樣普及,足以一統天下,建立帝業而永保太平。」

秦惠王說:「鳥的羽一毛一還沒有豐滿,就不能高飛;國家的政績還不夠顯著,就不能兼併天下。

就我們現在的形勢怎麼能如此誇大自己啊!」當時,秦國剛把商鞅處死,對說客沒有好感,因此也沒有任用蘇秦。

蘇秦就往東到趙國去。

正趕上趙肅侯任用他的弟弟公子成做相國,號稱奉一陽一君。

奉一陽一君也不喜歡蘇秦,蘇秦只好離開趙國,到其他國家試試。

鋒芒初露

蘇秦又遊歷了燕國,一年多以後才見到燕文侯,他才找到展示自己才能學說的機會。

他向燕文侯進言道:「燕國東面有朝鮮、遼東,北面有林胡、樓煩,西面有雲中、九原,南有易水,土地面積縱橫有兩千多里,在役士兵幾十萬,戰車六百輛,戰馬六千匹,糧草足夠維持數年。

南面有碣石山、雁門山豐饒的物產,北面的大棗、栗子也收益頗豐,百姓即使不耕種田地,僅憑大棗、栗子的收入也足夠維持生計。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天府之國了。

當今天下太平,百姓安樂,不見兵戈戰火,將士陣亡,沒有哪一個國家能比得上燕國。

大王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燕國之所以能免受他國侵略,是因為有趙國做它南面的屏障,阻擋貪婪的秦國啊!秦國與趙國曾經五次交戰,秦國獲勝兩次,趙國獲勝三次,秦、趙雙方的國力都有所削減,而大王依仗趙國屏障的庇護,從背後對雙方都有所制約,這就是燕國不受侵略的原因。

況且秦國要攻打燕國的話,就得穿越雲中、九原,經過代郡和上谷,行程數千里,即使佔領燕國都城,秦國也明白根本守不住。

顯而易見,秦國只能對燕國望而卻步。

如果趙國要攻打燕國,號令一下,不出十天,幾十萬大軍就可進駐東垣。

進而渡過易水,用不了四五天,就能抵達燕國的都城。

因此說,秦國攻打燕國,得在千里之外作戰;趙國攻打燕國,只在百里之內作戰。

而燕國不擔心百里之內的戰禍,而憂慮千里之外的禍患,可沒有比這更失策的了。

所以,要是大王用我的計策,先跟鄰近的趙國訂立盟約,然後再去聯絡中原諸侯一同抵抗秦國,齊趙的注意力就會轉移到秦國那裡,燕國就不用再擔心會遭到齊趙的一騷一擾和攻打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