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布衣天子(2):呂後和別人一起去找,常常能找到他。劉邦奇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布衣天子(2)

史記新讀

布衣天子(2)

劉邦起義後,經常在外躲避。

呂後和別人一起去找,常常能找到他。

劉邦奇怪地問她怎麼能找到,呂後說:「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一一團一雲氣,順著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

劉邦聽後心裡更加歡喜,因為秦始皇曾專門巡遊東方,以鎮壓東方出現的天子雲氣。

沛縣的人聽說這件事後,更願意依附於劉邦了。

攻打沛縣

秦末各地起義軍勢力急劇膨一脹,讓沛縣縣令非常驚恐,他也想率領沛縣人民起義。

曹參、蕭何對沛令說:「您是秦朝的官吏,現在想背叛秦朝率領沛縣的子弟起義,恐怕沒有人會聽從命令。

您如果召回那些在外逃亡的人,用他們來脅迫眾人,眾人就不敢不服從了。」

於是縣令派樊噲去找劉邦等人。

在樊噲把劉邦找來之後,縣令又後悔了。

他害怕劉邦來了會發生變故,就關閉城門,據守城池,不讓劉邦進城,而且他還想殺掉蕭何、曹參。

蕭何、曹參害怕了,就越過城門來依附劉邦,以求得保護。

劉邦寫了一封信射一到城上去,向沛縣的父老百姓宣告說:「天下百姓為秦政所苦已經很久了。

現在父老們雖然為沛令守城,但是各地諸侯很快就要屠戮到沛縣。

如果現在沛縣父老一起把沛令殺掉,另立首領,來響應各地諸侯,那麼你們的家室就可得到保全。

不然的話,全縣老少都要遭屠一殺。」

沛縣父老便率領縣中子弟一起殺掉了沛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想要讓他當沛縣縣令。

劉邦說:「如今正當亂世,諸侯紛紛起事,如果安排將領人選不妥當,就將一敗塗地。

我並不顧惜自己的一性一命,但怕自己能力小,不能保全父老兄弟,希望大家一起推選出能勝任的人。」

蕭何、曹參等人害怕起事不成遭到株連之禍,就極力推讓劉邦做首領。

城中父老也都說:「平素聽說劉邦那麼多奇異之事,必當顯貴,而且占卜沒有誰比得上你劉邦最吉利。」

經過再三推讓,劉邦被立為沛公。

經過一番征戰,劉邦的勢力漸漸擴大。

西征關中

後來,劉幫依附了楚懷王,楚懷王打算派兵西取必中。

這時候,秦軍的力量還十分強大,諸將中沒有人認為先入關中是件好事。

只有項羽痛恨秦軍打敗了項梁的軍隊,願意和劉邦一起西進入關。

懷王手下的老將們都說:「項羽這個人敏捷勇一猛,卻又一奸一猾傷人。

項羽曾經攻下襄城,那裡的軍民全部被他活埋。

凡是他經過的地方,沒有不被毀滅的。

再說前面陳勝、項梁都被秦軍打敗了。

不如改派忠厚老實的人,實行仁義,率軍西進,向秦地的父老兄弟講明道理。

秦地父老兄弟已經忍受秦的壓迫很久了,現在如果真的能有位忠厚老實的人前去,不欺壓百姓,才會使秦地降服。

項羽只是敏捷勇一猛,不能派他去。

劉邦一向忠厚老實,可以派他去。」

於是楚懷王讓劉邦向西攻取土地,進軍關中,讓宋義、項羽、范增向北進兵救趙。

出發之前,懷王和諸將相約,誰先進入函谷關平定關中,就讓誰在關中做王。

劉邦率兵西進,路經高一陽一,負責看管城門的酈食其說:「各路經過此地的多了,我看只有劉邦才是個德行高尚、忠厚老實的人。」

他前去求見。

劉邦當時正叉一開兩一腿坐在一床一上,讓兩個女子給他洗腳。

酈食其見他這副模樣就不叩拜,只是略微俯身作了個長揖,說:「如果您一定要誅滅沒有德政的暴秦,就不應該坐著接見長者。」

劉邦馬上站起身來,整理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請到上座,虛心地接受了他提出的建議。

率先入關

劉邦一路向西,攻取了南一陽一郡。

南一陽一郡守退守宛城。

劉邦率兵繞過宛城繼續西進,張良進諫說:「您雖然想趕快入關,但目前秦兵數量仍舊很多,又憑藉著險要地勢進行抵抗。

如果現在不攻下宛城,那麼宛城的敵人從背後攻擊,前面又有強大的秦軍,形勢就會很危了險。」

於是劉邦連夜率兵從另一條道路返回。

黎明時分,劉軍把宛城層層包圍。

南一陽一郡守想要自刎,他的門客陳恢去見劉邦,對他說:「我聽說您和諸侯約定,先攻入鹹一陽一的就讓他在那裡做王。

現在您停下來攻打宛城。

宛城是個大郡的都城,相連的城池有幾十座,人民眾多,積蓄充足,官民都認為投降肯定要被殺死,所以都決心據城堅守。

現在您整天停在這裡攻城,士兵傷亡必定很多。

如果您率軍離去,宛城軍隊一定在後面追擊。

您向西前進就會延誤先入關中的時機,後面又有宛城強大軍隊追襲。

您不如約定條件讓南一陽一郡守投降,封賞南一陽一郡守,讓他留下來守住南一陽一,您率領宛城的士兵一起西進。

那些還沒有降服的城邑,聽到這個消息,一定會爭著打開城門等候您。

您就可以通行無阻地西進,不必擔心什麼了。」

劉邦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封宛城郡守為殷侯,封給陳恢一千戶。

劉邦則率兵繼續西進,果然一路披一靡一。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