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
劉氏宗親(1)
他們沒有顯赫的祖先。
他們卻有共同的財產。
他們都是劉氏江山的基石。
羹頡侯的來歷
漢高祖劉邦兄弟四人,大哥名伯,很早就死了。
當初高祖微賤的時候,曾經為了躲避災難,常常和賓客路過大一嫂家去吃飯。
大一嫂討厭小叔,認為他無所事事,整天結交一些狐朋狗友,給家裡添麻煩。
小叔和賓客來到家的時候,大一嫂假裝羹湯已吃完,用勺子刮鍋,賓客以為真的沒有吃的了,紛紛起身離去。
時間長了,劉邦感到納悶,怎麼家裡一來客人就沒飯吃了,跑到廚房裡去查看,發現鍋裡還有羹湯,從此心裡怨恨大一嫂。
等到劉邦當了皇帝,分封兄弟,唯獨不封大哥的兒子。
太上皇為孫子說情,高祖說:「我不是忘記封他,因為他的母親太不像長輩了。」
這才封她的兒子信為羹頡侯。
封二哥仲為代王。
楚王劉交
楚元王劉交,是高祖的同母弟,字游。
公元前201年,劉邦在陳縣逮捕楚王韓信以後,就封小弟交為楚王,定都彭城。
劉交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兒子夷王郢繼位。
夷王在位四年去世,兒子劉戊繼位。
劉戊是個心胸狹窄、道德淪喪的人。
即位二十年後,因在為薄太后服喪期間犯了私一奸一罪,被削去東海郡封地,就對劉邦一直懷恨在心。
第二年春天,劉戊和吳王合謀反叛,他的相國張尚、太傅趙夷吾多次勸柬阻攔,但是他充耳不聞,反而認為他們礙手礙腳。
劉戊最終下定決心,殺死了張尚、趙夷吾,起兵和吳王反叛,向西攻打梁國,攻佔了棘壁。
部隊行進到昌邑南邊,和漢將周亞夫接戰。
雙方對峙了很久,漢軍截斷了吳、楚軍的糧道,叛軍糧草斷絕,士兵飢餓難耐,喪失了戰鬥力,很快就被打敗。
吳王敗走江南,楚王劉戊自一殺,吳、楚軍投降了漢軍。
楚王后裔
漢軍平定吳、楚叛亂之後,孝景帝想讓德侯劉廣的兒子繼承吳國的王位,讓元王的兒子劉禮繼承楚國的王位。
竇太后不同意地說:「吳王,是老一輩人,理應為漢代宗室效忠從善。
如今卻帶頭率領七國叛亂,擾亂天下,為什麼還要接續他的後代!」堅決不允許立吳王的後代,只准許立楚王的後代。
當時劉禮是漢朝的宗正,於是景帝封劉禮為楚王,供奉元王的宗廟,這就是楚文王。
文王即位三年去世,兒子安王道繼位。
安王在位二十二年去世,兒子建王注繼位。
襄王在位十四年去世,兒子純繼位。
純繼位後,宦官上書告楚王謀反,楚王自一殺,國號被廢除,封地收歸漢朝改為彭城郡。
趙國興衰
趙王劉遂,他父親在高祖的兒子中排行居中,名友,謚號為「幽」。
幽王因為憂傷而死,所以謚號為「幽」。
高後把呂祿封在趙地為王,一年後高後去世。
大臣誅殺呂祿等呂氏家族,於是立幽王的兒子遂為趙王。
孝文帝即位後,割去趙國的河間郡為河間王,立劉遂的弟弟辟彊為文王。
文王在位十三年去世,兒子哀王福繼位。
劉福繼位一年後去世,他沒有兒子繼承王位,國號被廢除,封地收歸漢朝。
劉遂在孝景帝的時候,因為犯有過失被丞相晁錯削去常山郡,心裡對朝廷一直不滿。
吳、楚叛亂,趙王就趁火打劫,和他們合謀起兵。
他的相國建德、內史王悍卻他不要這樣做,他不聽勸告。
後來乾脆燒死了建德、王悍,發兵駐屯在趙國的西部邊界,想等待吳軍一起西進。
並派人到北邊的匈奴,想聯合匈奴進攻漢朝。
漢朝派曲周侯酈寄攻擊趙國。
趙王見老窩不保,又退回到趙國境內,據守邯鄲,與漢軍對峙了七個月,吳、楚軍後來在梁國被打敗,不能西進。
此前結交的匈奴盟軍聽到這個消息,見形勢不妙,也停止發兵,不肯進入漢朝邊界。
漢將欒布從打敗齊國的前線返回來,就和酈寄合兵圍攻趙國的都城。
經過詳細周密的計劃,決定採用水淹破城。
趙國都城被大水淹成了一片汪洋,城牆泡塌。
漢軍趁機攻入城內,叛軍死傷無數。
趙王見大勢已去,自一殺身亡,邯鄲於是投降漢朝。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