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風悲水寒燕人歌(2): 直到子之死後,燕國才漸漸安定下來,燕國人共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風悲水寒燕人歌(2)

史記新讀

風悲水寒燕人歌(2)

直到子之死後,燕國才漸漸安定下來,燕國人共同擁立太子平即位,他就是燕昭王。

燕王雪恥

燕昭王即位之後,非常恭敬地對待有賢能的人,勤勤懇懇地治理著國家,不惜錢財招攬賢才義士。

他對大臣郭隗說:「齊國趁我們的內亂之際,攻破了燕國,我深知燕國國家小、力量弱,但我發誓要得到賢士,一起來治理國家,雪洗先王的恥辱。

先生如果看到有這樣合適的人才,請您一定向我推薦,我一定會親自侍奉他。」

郭隗說:「假若大王一定要招致賢士,那就先從我郭隗開始吧。

那些比我更賢能的人,聽說您對我都如此敬重,就會不遠千里來投奔您的。」

昭王於是給郭隗改建了華美的住宅,並像對待老師那樣用最高層次的待士禮節服侍他。

賢士們見燕昭王如此賢明,都爭先恐後地奔赴燕國,樂毅、鄒衍和劇辛相繼從魏國、齊國、趙國來到燕國。

燕王弔祭死者,慰問孤兒,和臣下們同甘共苦,立志雪恥。

公元前284年,燕國經過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國家實力已是今非夕比,國庫裡殷實富足,士兵都經過嚴格訓練,都樂於出擊作戰,不懼怕戰事。

燕王看到時機成熟,便決定報仇血恨。

於是任命樂毅為上將軍,和秦、楚以及趙、魏、韓等國共同謀劃,發兵征討齊國。

齊軍力戰不支,最終戰敗,齊湣王也逃到了外地。

燕軍單獨追擊敗逃的齊軍,一直攻入齊都臨淄,奪取了齊國所有的寶物,焚燒了齊國的宗廟宮室。

齊國除了聊、莒和即墨三處城池,其餘都被燕軍攻破,燕軍佔領齊國,長達六年之久。

伐趙失利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國相栗腹和趙國訂立友好盟約,並送上五百鎰黃金給趙王置酒祝壽。

栗腹回國後,向燕王報告說:「趙國年輕力壯的人都戰死在長平了,他們的孩子還沒有長大,我們可以藉機進攻趙國。」

燕王叫來昌國的國君樂間,想聽聽他的意見。

樂間說:「趙國長期是個四面受敵、經常抗戰的國家,那裡的平民百姓都很熟悉軍事,不可以輕易進攻。」

燕王說:「我們現在是相當於用五個人去攻打他們一個人,這樣還不可以嗎?」

樂間仍然回答說:「這樣也不可以。」

燕王很生氣,因為群臣也都建議進攻,於是燕王派大將栗腹和卿秦分兵兩路,帶兵車二千輛,進攻趙國。

這時大夫將渠對燕王說:「和人家互通關卡,制定了盟約,拿出五百鎰黃金給人家的君王祝酒,使者回來一報告就反過來進攻人家,這樣做不吉利,作戰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燕王還是聽不進去,自己親率側翼部隊隨軍出發。

將渠便拉住燕王阻止他說:「大王千萬不要親自前去啊,去了是不會成功的!」燕王生氣地用腳把他踢開。

將渠哭著說:「我不是為了自己,為的是大王啊!」

趙國派廉頗率兵打敗了栗腹,並追趕燕軍,也打敗了卿秦,追出五百多里,包圍了燕國的都城。

燕國人請求議和,趙國人不答應,一定要讓將渠出面主持議和。

燕國便任命將渠為國相,前去主持議和。

趙國這才解除了對燕國的包圍。

燕國滅亡

秦國隨著勢力的逐步擴大,加緊了擴張步伐,東方六國岌岌可危。

當秦軍到達易水時,禍患馬上就要降臨燕國。

燕國太子丹暗地裡曾供養了二十名壯士,就派其中著名的刺客荊軻去行刺秦王。

太子丹讓荊軻假裝向秦王贈送燕國割給秦國城池的地圖,並在地圖裡卷藏上一把匕首,想等秦王到看地圖時刺殺他。

但是不幸的是被秦王發覺了,於是秦王與荊軻激鬥,秦國的將士也都紛紛上來圍攻荊軻。

荊軻身受重傷,最終被殺死了。

秦王因此對燕國非常痛恨,發誓一定要滅掉它。

隨後就派將軍王翦進攻燕國,並在公元前226年攻取了燕國都城薊。

燕王被迫逃走,後來又遷居到了遼東。

燕國為了得到秦國的饒恕,殺掉了太子丹,把他的頭獻給了秦國。

到了公元前222年,秦軍又攻取了遼東,俘虜了燕王喜,最終滅掉了燕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