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臣聽說,要使國家富強,最可靠的辦法就是開拓疆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

史記新讀

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

司馬錯卻說:「不,張儀先生錯了。

臣聽說,要使國家富強,最可靠的辦法就是開拓疆土,佔有土地和人口;要使軍隊強大,百姓一定要富足,才能提一供穩固的後盾;如果想要統一天下,一定要廣施恩德。

這三種條件具備了,帝王大業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今,大王的疆土狹小,百姓貧窮。

蜀國雖地處荒涼偏僻的地方,但佔領它就可以擴大領土、獲取財富,百姓更加富足、軍隊得到鍛煉。

如今去攻打韓國,劫持周天子,敗壞了名聲還未必能取得好處。

到時周王必定聯合韓國向其他諸侯求援。

如果周王把九鼎送給楚國,把土地讓給魏國,大王也無可奈何。」

秦惠王覺得很有道理,最終聽從了司馬錯的意見,出兵伐蜀。

功成名就

公元前328年,秦惠王派遣公子華和張儀攻下了魏國的蒲一陽一(今河南省長垣縣)。

但軍事上的勝利並沒有使秦惠王忘乎所以,對於六國諸侯聯盟所造成的威脅,使他深感不安,做夢都想拆散合縱聯盟。

張儀趁機勸說:「臣認為不需大動干戈,只要設法讓他們相互猜疑,拆散他們的聯盟就指日可待了。

把佔領的魏國的城邑退還幾座,魏國準會感激大王。

其他五國也會彼此暗存戒心,聯盟就會瓦解。」

惠王覺得言之有理,便依張儀計策行一事。

其後不久,秦國便主動將佔領的焦、曲沃二地歸還於魏,並派公子繇到魏國做人質,謀求和好。

這一打一拉,弄得魏國且喜且懼。

趁此時機,張儀又勸說魏王道:「秦國對待魏國如此的寬厚,魏國不可能不以禮相報吧?」

魏國因此就把上郡(在今韓城東南、少梁北,築於籍姑城之前)、少梁(今陝西韓城南)等地獻給秦國,用以答謝秦惠王。

張儀此舉,既幫助了趙國,又拆散了聯盟,還使秦國名利雙收,既多得了別國土地,又落了個睦鄰友好的美名。

惠王就任用張儀為國相,把少梁改名叫夏一陽一。

之後,秦王派張儀和齊、楚兩國國相在嚙桑(今江蘇沛縣西南)會盟。

張儀從東方會盟歸來,被免去了國相的職務。

為了秦國的利益,他去魏國擔任國相,打算讓魏國向秦國稱臣,然後讓其他諸侯國傚法。

魏王卻不肯接受張儀的建議,秦王大發雷霆,立刻出動軍隊攻克了魏國的曲沃、平周地區,並暗中給張儀送去很多錢財。

張儀覺得很慚愧,感到沒有什麼可以回敬來報答秦王的。

他留任魏國四年,魏襄侯去世,魏哀王即位。

張儀又勸說哀王跟隨秦國,哀王也不同意。

於是,張儀暗中讓秦國攻打魏國並將魏軍的情報送給秦國,結果魏國敗得一塌糊塗。

勸魏事秦

第二年,秦國想要再次攻打魏國。

就先打敗了韓國的部隊,殺死了八萬官兵,諸侯們驚恐不安。

張儀再次遊說魏王說:「魏國的土地縱橫不到一千里,士兵不過三十萬。

四周地勢平坦,暢通四方,也沒有名山大川阻隔。

魏國南為楚國,西為韓國,北為趙國,東為齊國。

魏國地處中央,不敢得罪任何諸侯,否則便會引來他們的攻打,而光是駐守邊境的士兵就不下十萬人。

「那些主張一合縱的人,妄想天下聯合為一體,相約為兄弟手足。

然而,即使是親兄弟,還有爭奪錢財的時候呢,大王如果還打算依靠蘇秦虛偽欺詐、反覆無常的策略而結成的聯盟,那必將遭到失敗。

假如大王不跟隨秦國,秦國出兵截斷趙魏通道,那麼趙軍就不能南下支援魏國,而魏國北上合縱聯盟的道路就斷絕了。

韓國害怕秦國,秦、韓合為一體,進而攻打魏國,那麼魏國的滅亡就為時不遠了。

「所以大王不如跟隨秦國。

如果您這麼做了,那麼楚國、韓國一定懾於秦國的強大,而對大王的國家不敢輕舉妄動;沒有楚國、韓國的外患,那麼大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況且,秦國最想要削弱的國家,莫過於楚國,而能夠削弱楚國的莫過於魏國。

楚國雖然有富足強大的名聲在外,但實際是有名無實,士兵孱弱不堪一擊。

假如魏國發動所有的軍隊去攻打楚國,一定會取勝。

大王如果不聽從我的建議,秦國必會出動一精一兵東進,那時即使您想要投降秦國,恐怕也來不及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