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仲是非子的曾孫。他在位第三年,周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秦始皇的祖先們(2)

史記新讀

秦始皇的祖先們(2)

秦戎之戰

秦仲是非子的曾孫。

他在位第三年,周厲王暴虐無道,喪失民心,諸侯們開始反叛王室。

周朝西部邊境的西戎也加入了叛亂陣營,它先後滅亡了犬丘和大駱家族。

給周王室構成了嚴重威脅。

周宣王即位以後,秦仲被任命為大夫,受命討伐西戎,不幸在他執政的第二十三年被西戎殺死。

秦仲一共生有五個兒子,其中最年長的一個名叫莊公。

周宣王召來了莊公和他的弟弟們,打算讓他們繼承他們父親的事業,效忠周王室。

便分給他們七千名士兵,命令他們再去討伐西戎,為他們的父親報仇。

經過多次激戰,莊公等人終於打敗了西戎。

西戎的威脅解除以後,周宣王十分高興。

於是,周宣王效仿先王,再次賞賜非子的後代,將他們的先人一大駱受封的犬丘之地也一同劃歸莊公一族所有,並任命莊公為西垂大夫。

莊公及其族人居住在犬丘故地,他生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叫世父。

世父說:「西戎殺害了我的祖父仲,我如果不殺死西戎王替祖父報仇,就絕不再回來。」

於是,世父率領士兵去攻打西戎,把族主的繼承權讓給了自己的弟弟襄公,襄公便成了太子。

莊公在位四十四年,他去世以後,太子襄公即位。

襄公元年,為了鞏固、加強秦人的地位,襄公決定與周王室聯姻,他把自己的妹妹穆嬴嫁給了周豐王做妻子。

一年以後,西戎突然發兵包圍了犬丘。

世父率兵進行反擊,結果不幸被俘。

一年多以後,經過秦戎雙方的談判,世父被釋放。

名列諸侯

襄公七年春天,周幽王無道,荒一婬一驕橫,一寵一愛一褒姒,曾經為博得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後來又廢除太子,改立褒姒的兒子為太子。

幽王還屢次欺辱諸侯,致使天下怨聲載道。

西戎部族的犬戎一支和已故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聯合侵伐周王室,在驪山下殺死了周幽王。

由於與王室的姻親關係,秦襄公率領大軍軍援救王室,他作戰十分努力並且立下了戰功。

後來,周王室為了避開犬戎侵擾,決定向東遷都洛邑,襄公派兵護送王室東遷。

周王室在洛邑穩定下來以後,周平王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他封襄公為諸侯,把岐山以西的土地賞賜給他。

平王對襄公說:「西戎太兇惡了,屢屢侵犯我朝,並且奪取了我朝岐山、豐水一帶大片肥沃的土地。

秦國如果能夠攻打並驅逐戎人,那這片土地就歸屬你們了。」

平王還與襄公盟誓,賞賜給他封地和爵位。

從襄公開始以後,秦成為了諸侯國。

此後,秦國開始與其他諸侯國互通使者、行用聘享的禮節,國君也定期在西方祭祀上天。

文公功績

秦文公是秦襄公的兒子,他即位以後,為表明自己始終把討伐西戎、光大祖業銘記在心頭,一直居住在離西戎非常近的西垂宮(在今甘肅省天水西南)。

兩年以後,文公領兵七百人向東狩獵。

又過了一年,他來到了汧水和渭水交匯處,這個地方地肥水美,很適合居住,於是他就對自己的臣民說:「從前,周王曾經為我的祖先秦嬴在這裡營建城池。

後來,經過我們不斷努力,我族又獲得了封賞,成為了諸侯,我們應該永遠都住在這裡。」

於是,他命人占卜此地是否適宜居住,結果是吉兆。

因此,文公便在該地營造城池。

以後,秦國不斷地教化、發展。

文公十年,秦人首次在鄜縣建立祭壇,用牛、羊、豬各三頭祭祀天地。

十三年,秦國初次設置史官,按時間順序記載史事。

因此,民眾中許多人受到了教化。

十六年,文公興兵討伐西戎,西戎戰敗逃走。

文公收聚周人的遺民並統管他們,秦國疆域擴展到了岐山一帶,文公便把岐山以東的土地獻給了周王室。

十九年,文公獲得了陳倉地方的寶石。

二十年,文公開始修善立法,首次設立了誅滅三族的刑罰。

四十八年,文公的太子去世,文公將自己的嫡長孫立為太子。

兩年以後,文公去世,被安葬在西山。

他的嫡長孫即位,這就是寧公。

武德之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