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華夏始祖(5):過去,另一支華夏人的祖先高一陽一氏一族有八個有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華夏始祖(5)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5)

揚善懲惡

過去,另一支華夏人的祖先高一陽一氏一族有八個有才能的兒子,被稱為「八愷」;黃帝的後裔高辛氏一族也有八個才子,被稱為「八元」。

先前的帝王任用這十六人輔政,百姓與社會受益不小。

這些人的後代繼承了先人的美德,依然對天下做著巨大的貢獻。

帝堯在位時期,沒有舉用這些賢者的後代。

等到虞舜代行天子的政事以後,重新舉用八愷的後代,讓他們主持有關土地方面的事務,這些賢才把任務都圓滿完成了。

虞舜又重用八元的後代,讓他們到四方宣揚倫理道德,教化萬民。

結果,父親們都變得非常仁義,母親們都變得非常慈一愛一,兄長們都變得非常友善,弟弟們都變得非常恭謹,兒子們也都變得非常孝順,家庭融洽,社會祥和。

中原各個部族都太平繁盛,邊遠地區的部族也一心嚮往中原文明。

過去,黃帝部落的一支後裔——帝鴻氏有個不成材的兒子,他一性一格暴戾,凶殘無比,還總是想掩蓋自己的罪行。

因此,當時天下人稱他為「渾沌」。

居住在東夷部落的少昊氏也有個兒子,毫無仁義,專幹害人的事情,他毀敗信義、憎恨忠直,說話時滿嘴都是惡毒的話,天下人稱他為「窮奇」。

顓頊氏也出了一個不成材的兒子,他冥頑不靈、分不清楚話語的好壞,所以,天下人稱他為「檮杌」。

這三個人的家族世代如此,危害百姓,百姓對他們感到非常憂慮害怕。

帝堯在位時,沒有能夠除去他們。

後來,黃帝部落另一支後裔縉雲氏也出了一個敗家子,他貪戀酒食、喜歡財物,所以,天下人稱他為「饕餮」。

人們很厭惡饕餮一族,並將他與以上的三家凶族相提並論。

虞舜繼位以後,順應民心,將這四個兇惡的家族分別流放到四方邊遠地帶,並且利用他們來抗禦更加凶殘的惡人。

從此以後,天下太平,再也沒有兇惡的人了。

制度完善

虞舜在代行天子政事以後,開始著手制定、完善各方面的制度。

首先,他利用被稱作為璇璣與玉衡的天文儀器來準確地測定出日月五星的實際位置及其運行規律;接著,他又祭祀上帝與天地四時,望祭名山大川,遍祭各路神仙。

他還收集了上等的圭璧(是用來祭祀的器一具,代表至尊的權威),選擇良辰吉日來接受四方諸侯君長的朝見,並且按等級頒發給他們代表身份地位的玉璧。

每年,虞舜都要到東方去巡察,一直到達泰山並在那裡祭天,又分等級地拜祭東方諸侯國境內的名山大川,並借此機會會見東方各地諸侯國的君長。

他還派人調節四時節氣與月份大小,統一音律與度量衡,修正吉、凶、賓、軍、嘉五種禮儀,規定進見時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所執的瑞玉及其他的物品。

舜還規定了卿、大夫、士人在進見時所執的禮物,分別是一隻活羊、活雁和一隻死野雞。

每年五月、八月、十一月,虞舜還要分別到南方、西方和北方巡察,這期間所做的事情與在東方巡察時是一樣的。

巡察歸來後,虞舜先到祖廟和父廟去祭祀,用一頭公牛做祭品。

虞舜每五年進行一輪巡察,這四年間,四方諸侯要分別到京師來朝見,屆時虞舜會告訴各位諸侯治國的方法,並明確考察各地諸侯的業績,對有功者賞賜車輛、服飾來作為表彰。

他開始將全國劃分為十二個州,並且疏通各地江河,並命人把常用刑律刻畫在器物上,用流放的方法處置那些符合寬赦條件的罪犯,還規定官府可以運用鞭刑處罰罪人,用木棍扑打在學校裡犯法的學生,但是犯人可以用金錢贖罪減刑。

虞舜還特別強調,因為過失造成禍害的人可以赦免,而那些有所倚靠而終不悔改的人則一定要受到嚴懲。

在舜的努力下,各項制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知人善任

虞舜在帝堯去世後,順應天命民心做了帝王。

當時的許多賢才比如禹、皋陶、契、後稷、伯夷等從帝堯時代就已經開始被舉用了,但堯並沒有分給他們主管的職務。

虞舜即位以後,打算召集四方諸侯到文祖廟議事,準備給這些賢者一些具體的事幹。

有一天,虞舜把諸侯們召集在一起問道:「各位諸侯,你們認為誰能將先帝的事業發揚光大,總領百官來輔佐我呢?」

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說:「大王,讓伯禹擔任司空吧,他可以光大帝堯的事業。」

由於當時的水患相當嚴重,於是,虞舜便命令禹去治理洪水。

然後,虞舜又對棄說:「棄,現在老百姓已經沒有糧食吃了,你去做負責農事的官員後稷,組織他們播種各種穀物吧。」

接著,虞舜又命令契說:「契,老百姓之間不是很一團一結,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很融洽,你去做司徒,推行五教倫常,慢慢地去教化他們吧。」

隨後,虞舜又對皋陶說:「皋陶啊,蠻夷各族現在經常擾亂中原,搶劫殺人。

你去做主管刑法的長官吧,判定五刑時要輕重適中,要在郊野、市、朝三個不同的地方執行刑罰,流放犯人時距離的遠近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總之,你要明察秋毫、辦事公允,使老百姓信服你。」

虞舜又問諸侯們:「你們認為誰可以教導各行各業的工匠啊?」

大家都推舉了垂。

虞舜又問道:「那麼,誰又能夠掌管山林水澤中的草木鳥獸呢?」

大家都說益可以。

虞舜接著說:「那誰可以協助我掌管天、地、人三事的禮儀呢?」

大家都認為伯夷可以。

虞舜一一聽從了諸侯們的意見。

虞舜又任命夔做典樂官,任命龍做納言官。

最後,虞舜規定,每三年考察一次官員的功績,以三次考察結果來決定官員的升降。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