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齊國名相(1):為了齊國的強大,他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齊國名相(1)

史記新讀

齊國名相(1)

大國的強盛,離不開肱骨之臣的努力。

為了齊國的強大,他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是他們造就了東方大國的榮耀。

知音鮑叔牙

管仲名夷吾,是穎上人。

他年輕的時候,與鮑叔牙交往甚密,因而鮑叔牙知道他賢明且有才幹。

管仲家貧,經常受到鮑叔牙的接濟,鮑叔牙對此從來沒有過怨言。

不久,鮑叔牙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兩人各為其主。

後來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接著便讓魯國殺了公子糾,管仲也為此被囚禁起來。

於是鮑叔牙多次向齊桓公舉薦管仲,最終受到齊桓公的赦免並得到了重用。

管仲說:「我貧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每次分財利時自己總是多要一些,鮑叔牙並不認為我貪財,而是知道我家裡貧窮。

我曾經替鮑叔牙謀劃事情,反而使他陷於窘境,更加困頓不堪,鮑叔牙不認為我愚笨,卻認為是我正時運不濟。

我曾多次做官,但都被國君驅逐,鮑叔牙不認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機。

我曾經多次打仗逃跑,鮑叔牙不認為我膽小,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需要贍養。

公子糾失敗,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牙不認為我沒有廉恥,知道我不因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

生養我的是父母,真正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鮑叔牙推薦了管仲以後,情願把自己置於管仲之下。

於是他的賢良也影響了他的子孫後代,鮑叔牙死後,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都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

因此,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幹,反而讚美鮑叔牙能夠識別人才。

管仲為相

管仲出任齊相後,憑藉著齊國地處海濱的有利條件,注意流通貨物,積聚財富,逐漸使得國家變得更加富強,兵力也更加強盛。

他常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他順應百姓意願,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給他們;百姓所反對的,就替他們廢除,所以他的政令特別容易推行。

管仲執政的時候,善於使國家逢凶化吉,使戰鬥反敗為勝。

他能夠分別輕重緩急,知道慎重地權衡利弊得失。

齊桓公實際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南襲蔡國,管仲卻尋找借口攻打楚國,責備楚國不向齊王納貢。

桓公實際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機讓燕國整頓召公時期的政教。

在柯地會盟,桓公想背棄曹沫一逼一迫他訂立的盟約,管仲就順應形勢勸他信守盟約,諸侯們因此歸順齊國。

管仲為相後,富貴得可以跟國君相比擬。

他娶了三姓女子,還越級使用國君的禮節,但齊國人卻不認為他奢侈僭越。

管仲逝世後,齊國仍遵循他的政策,才得以繼續稱霸。

三朝元老

晏平仲名嬰,是齊國人。

他輔佐了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君,由於生活節儉又勤於政務,在齊國受到人們的敬重。

即使在他做了齊國國相之後,也不常吃肉,妻妾也不讓穿絲綢衣服。

在朝廷上,國君如果表揚了他,他也不喜形於色,仍是十分平靜的樣子;如果不讚許他,就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執行命令時,如果國君政策清明,就順著他的命令去做;反之,就有選擇地執行命令。

因此,在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之後,他的名聲漸漸顯揚於各國諸侯。

知錯能改

越石父是個賢才,但因為犯罪而被人囚禁。

晏嬰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一開車駕的左馬,把他贖出來,用車把他拉回了家。

由於晏嬰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徑直走進了內室,並過了好久也沒出來,越石父就請求與晏嬰絕交。

晏嬰很不解,匆忙整理好衣帽問道:「我即使說不上善良寬厚,也總算幫助您從困境中解脫了出來,您為什麼這麼快就要求絕交呢?」

越石父說:「你這話不對。

我聽說君子在不瞭解自己的人那裡受到委屈,而在瞭解自己的人面前就會得到伸張。

當我被囚禁時,那些人不解我,因而,即使受到委屈我也不覺得怎樣。

而現在,您是因為知曉我的長處才把我贖買出來,可以說是瞭解我的,瞭解我卻不能以禮相待,我還不如再回去坐牢呢。」

晏嬰恍然大悟,於是就請他進屋,待為貴賓。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