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戰國四君子(10):魏王非常怨恨無忌竊取了國家的兵符並且假托他的命令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戰國四君子(10)

史記新讀

戰國四君子(10)

處世之道

魏王非常怨恨無忌竊取了國家的兵符並且假托他的命令殺死了將軍晉鄙。

對此,無忌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在幫助趙國解圍以後,無忌就派遣手下的一個將軍把魏軍帶回了國,而他自己卻與眾位賓客留在了趙國。

趙王十分感激無忌對趙國的恩德,同時也知道他現在沒有安身立命的地方,於是便與平原君商議,要把趙國的五個縣賜封給無忌。

無忌聽說這件事情以後,內心十分得意,他自以為居功至偉,臉上不知不覺地流露出驕傲、矜持的神色,無忌的賓客中,有人注意到了這一點,便勸說他道:「事物有的不可以忘記,有的不可以不忘記。

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記它。

況且,公子假托魏王的命令,奪取晉鄙的軍隊去救援趙國,對趙國而言,您是有功勞的,但是對於魏國而言,您就不是忠臣了。

如今,公子竟然驕傲地把這件事當作自己的功勞,我私下裡認為,公子不應該採取這樣的態度。」

無忌聽後,羞愧難當,再也不敢以此事居功自傲了。

不久,趙王宴請無忌。

趙王親自打掃宮殿的台階,並且前往宮門外迎接無忌。

他執行主人的禮節,指引無忌走西邊的台階。

無忌沒有這麼做,因為西邊的台階是尊貴的表示,他不願意喧賓奪主,便謙讓地側身行走,從東面的台階上殿。

席間,無忌誠心誠意地進行了一番自我檢討,他認為自己辜負了魏國,對趙國也沒有什麼功勞。

希望得到上天的懲罰趙王陪酒直到傍晚,但他始終沒有開口說獻給無忌五個縣的事情,因為他意識到無忌實在是太謙讓了,他不願意讓無忌下不來台。

最終,無忌留在了趙國,趙王把鎬邑作為他的湯沐邑,而魏王也再次把信陵封給無忌。

真正的賢公子

無忌聽說趙國有兩位著名的隱士,一毛一公和薛公,便打算前往拜見。

當時,一毛一公隱居在賭館裡,薛公隱居在酒肆中,他們得知魏國公子想要來結交自己,就都有意地躲了起來。

但是,神通廣大的無忌還是找到了二人的住所,便秘密地去拜見他們。

二人被無忌的恭敬、執著所打動,便接待了他,經過融洽的交談,他們成為了朋友。

這件事傳到了平原君的耳朵裡,他便對他的夫人說:「當初,我聽說夫人的弟弟無忌是天下獨一無二的賢公子,現在他竟然隨便地與賭徒和酒鬼一交往,真是太糊塗了!」不久,平原君的夫人就把平原君的這番話告訴給了她的弟弟無忌,無忌聽後十分地失望,他對姐姐說:「當初,我聽說平原君十分賢能,所以辜負了魏王而前來救援趙國,以此來滿足平原君的心意。

但是現在看來,他和賢士交遊,只是一種裝飾門面的舉動罷了。

我在大梁的時候,就已經聽說一毛一公和薛公的賢能。

到了趙國以後,我唯恐見不到這兩位先生,擔心他們不會與我交往。

如今平原君竟然認為與他們交往是件羞恥的事情,真是太讓我失望了。」

於是,無忌準備離開趙國。

她的姐姐就把這番話告訴給了平原君,平原君聽後大為慚愧,便急忙驅車前往無忌的府邸,好言好語地向他謝罪,硬是把他挽留了下來。

平原君的門客們聽說了這件事,有一半的人離開了他而轉投到無忌的門下;天下的游士聽說此事,也紛紛地前來歸順無忌。

無忌回國

無忌在趙國留居了十年。

秦王認為無忌的離開使得魏國的實力大減,現在正是討伐魏國的大好時機,便接二連三地派兵東進來攻打魏國。

魏王對此感到擔憂,無奈之下,便派遣使者到趙國去懇請無忌回國主政。

可是,無忌始終認為魏王不寬恕自己,所以他得知魏國使者到來的消息後,他便告誡門客們說:「你們之中,如果有誰敢替魏國的使者通報,立即處死。」

無忌的賓客絕大多數都是跟隨他背棄了魏國而來到趙國的,所以,他們當中沒有人願意勸無忌回國。

事情就這樣一天天地僵持著。

後來,一毛一公和薛公求見無忌,對他說:「公子之所以受到趙國的重視,聲明遠揚天下,只是因為有魏國。

如今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危在旦夕,而您卻不給予同情、幫助,假使秦軍攻破大梁,毀壞了先王的宗廟,公子還有什麼面目立於世間呢?」

兩人的話還沒有說完,無忌突然猛醒,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他立即吩咐家臣備車,連夜啟程去解救祖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