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
孔子推崇的時代(7)
武王憂慮
武王在伐紂勝利後,幾次三番召見九州的長官,登上豳城附近的土山,遠遠地向商朝的國都眺望。
回到周都鎬京之後,心情沉重,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周公旦來到武王的住處,問道:「你為什麼晚上睡不著覺啊?」
武王說:「殷朝田園荒蕪,民不聊生,上天不保佑殷朝,才使我們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上天建立商朝,曾經任用賢士三百六十人,雖說不上政績卓著,但也不至於滅亡,才使商朝維持到現在。
我還不能使上天保佑我們周朝,哪裡顧得上睡覺呢?」
武王又說:「我要確保周朝國運不可改變,要找出所有的惡人,懲罰他們。
我要日夜勤勉努力,確保國家安定,我要辦好各種事情,直到功德在四方放光。」
武王還規劃了周代的東都,他說:「從洛水灣直到伊水灣,地勢平坦沒有險阻,是從前夏代定居的地方。
我南望三塗,北望岳北,觀察黃河,仔細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區,這裡離天帝的居室不遠,是建都的好地方。」
武王把馬放養在華山南面,把牛放養在桃林地區,把軍隊解散了,武器也全部銷毀了,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作戰。
武王還向商的遺民箕子詢問殷商滅亡的原因,以作為自己為政的參考。
武王一心勤政為民,終於積勞成疾,不久就死去了。
周公輔政
武王逝世後,太子誦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成王。
成王即位時年紀很小,周又剛剛平定天下,周公擔心諸侯背叛周朝,就代理成王管理政務,主持國事。
管叔、蔡叔等弟兄懷疑周公有篡位之心,於是聯合商的後人武庚發動叛亂,背叛周朝。
周公奉成王的命令進行討伐,平定了叛亂,誅殺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
周公還寫下了一系列文章以告誡和輔佐成王。
周公代行國政七年,等成王長大成一人,周公把政權交還給成王,自己則繼續做大臣。
為遵循武王的遺旨,成王派召公和周公再次去洛邑測量規劃。
經過反覆測量和建設,終於將東都營建成功。
成王把九鼎安放在那裡,又把殷朝遺民遷徙到那裡。
周公向他們宣佈了成王的命令,寫下了訓誡殷民的文章。
隨後,成王任命召公擔任太保,周公擔任太師,前往東方征伐淮夷部落,消滅了那裡的奄國,徹底消滅了殷朝的殘餘勢力。
成王寫下了《周官》,說明了周朝設官分職用人之法,重新規定了禮儀,譜制了音樂,修訂了法令、制度。
經過成王和周公、召公的共同努力,周代的百姓和睦、天下太平,頌歌之一聲,四處興起。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西週末年,周天子的統治變得非常混亂。
周厲王即位後,更是暴虐無道,放縱驕傲,國人都開始公開議論他的過失。
召公勸諫說:「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厲王大怒,找來一個衛國的巫師,讓他來監視那些議論的人,發現之後就立即殺掉。
這樣一來,議論的人少了,可是諸侯也不來朝拜了。
周厲王變本加厲,國人沒有誰再敢開口說話,路上相見也只能互遞眼色示意而已。
厲王見此非常高興,得意地對召公說:「我能消除人們對我的議論了,他們都不敢說話了。」
召公說:「這只是把他們的話堵回去了。
堵住人們的嘴巴,要比堵住水流更厲害。
水蓄積多了,一旦決口,傷害人一定會多;不讓民眾說話,道理也是一樣。
所以,治水的人開通河道,使水流通暢。
治理民眾,也應該讓他們講話。
天子治理國政,要聽取鎊方面的意見。
近臣要進行規諫,同宗親屬要補察過失,樂師、太史要負責教誨,年長的大臣要經常告誡,然後由天子考慮衡量再行一事。
民眾心裡想什麼嘴裡就說什麼,心裡考慮成熟了就去實行。
如果堵住他們的嘴巴,那能維持多久呢!」但厲王沒有聽取召公的勸阻。
從此,國人都不敢再說話。
最後,周代終於爆發了「國人暴動」,周厲王被迫逃奔到彘地。
共和行政
在「國人暴動」中,周厲王的太子靜在召公家裡藏了起來。
憤怒的國人得知之後,就把召公家包圍起來,要他交出太子。
召公說:「先前我多次勸諫君王,君王不聽,才會遭到這樣的災難。
侍奉國君的人,即使遇到危險也不該怨恨;即使怨恨也不該發怒,更何況侍奉天子呢?」
於是召公用自己的兒子代替太子交給了國人,太子終於免遭殺害。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