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晉世豪傑(11):晉襄公六年,趙衰、欒枝、狐偃等先君時的大臣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晉世豪傑(11)

史記新讀

晉世豪傑(11)

無道靈公

晉襄公六年,趙衰、欒枝、狐偃等先君時的大臣相繼去世,趙衰的兒子趙盾執掌了大權。

一年以後,晉襄公去世,國家大權完全掌握在趙盾手中。

經過一番君位繼承權的風波,太子夷皋最終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晉靈公。

由於晉靈公年紀很小,所以由趙盾輔助他處理朝政。

這時候,晉國的主要注意力仍集中在與秦國的互相攻伐上。

靈公成年以後,生活極為奢侈,他大肆搜刮民財、廣建宮室;十分昏庸。

他曾經在一條十分繁華的街道旁邊建了一座豪華的樓台,然後自己經常站在樓台上用彈弓射人,觀看百姓躲避彈丸以取樂。

他無比殘忍,有一次,廚師做熊掌沒有熟透,靈公大發雷霆,便將他殺死,讓人將一屍一體丟棄到宮外。

對於靈公的種種惡行,趙盾、隨會曾經屢次勸諫,但是沒有效果。

這一次,兩人正好去上朝,看見了宮人往宮外抬送被殺廚師的一屍一體,都非常氣憤,便又一次向靈公進諫。

久而久之,靈公對這些忠臣產生了怨恨情緒,便派遣刺客去刺殺趙盾。

刺客來到趙盾家,發現大門敞開著,趙盾在堂上休息。

刺客看見他家裡十分簡樸,也知道趙盾是位忠臣,便歎息道:「殺死忠臣與違背君主的命令,罪過是一樣的。」

於是他放過了趙盾,但是由於自己也無法向靈公交差,就撞樹自盡了。

雖然這次沒有成功,但靈公始終沒有放棄除掉趙盾的想法。

有一次,靈公宴請趙盾,打算在席間把他殺死。

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靈公的廚師長在當初貧困落魄的時候曾經接受過趙盾的恩賜,此後,兩人再沒有見面,但是這位廚師長始終沒有忘記趙盾的恩德。

他知道靈公要殺趙盾的消息以後,先是勸趙盾速速離開,接著,又拚命抵擋了烈犬與伏兵的襲殺,成功地掩護趙盾脫身。

趙盾出逃以後不久,靈公便被趙盾的同族弟弟將軍趙穿在桃園殺死了。

至此,晉國的這段黑暗的統治才得以結束。

晉楚結怨

靈公死後,趙盾回國繼續掌政,他擁立襄公的弟弟黑一臀一為國君,這就是晉成公。

此時,歷史上有名的楚莊王繼承了王位,楚國開始強大起來。

晉國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楚國的衝擊,楚國代替了秦國,成為晉國的主要對手。

成公七年,晉楚兩國,在扈邑會集諸侯,都試圖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

陳國畏懼楚國,不敢前去赴會。

晉國於是派中行桓子去討伐陳國,並趁機援救鄭國。

楚軍派軍隊迎擊晉軍,結果被晉軍打得一敗塗地。

晉景公三年,楚莊王派兵圍攻鄭國,鄭國派使者向晉國告急。

因為鄭國和晉國關係一直比較好,所以晉國派遣三軍前去解圍。

可是當晉軍到達黃河的時候,楚國已經迫使鄭國投降並且簽訂了盟約,楚軍也已經退去,晉軍將領荀林父便打算領兵回國。

但是將軍先轂說:「我軍此行的目的是來援救鄭國,如果中途撤回,恐怕軍中會出現二心。」

於是,晉軍便渡過了黃河。

但是楚軍在迫使鄭國投降以後,並沒有立即回國,因為他們想要到黃河飲馬,以此來顯示軍隊的威名。

這樣晉楚兩軍就在黃河邊遭遇,並展開了激戰。

這時候,鄭國已經歸附了楚國,所以便反過來幫助楚軍攻打晉軍。

晉軍戰敗,奔逃到黃河岸邊,士兵們爭奪渡船,結果有很多人被砍斷了手指,將軍智罌也被俘虜了。

回國以後,荀林父向國君請罪說:「我是督軍的主將。

軍隊戰敗,我應當受到懲罰,請求大王賜我死罪。」

景公也非常生氣,便想答應他的請求。

這時,大臣隨會進諫說:「大王,從前,城濮之戰勝利以後,我們的先君文公仍舊一直很擔憂,就是因為楚國的大將子玉還活著,只有當楚王誅殺了將軍子玉以後,文公才高興起來。

如今楚軍打敗了我軍,如果您再誅殺將軍,這不是反而幫了楚人的忙嗎?」

景公覺得他的話有道理,於是就赦免了荀林父。

景公五年,晉軍討伐鄭國,再次在黃河邊被楚軍擊敗。

第二年,楚國討伐宋國,宋國向晉國告急,景公打算出兵援助,大臣伯宗建議說:「現在楚國有上天庇佑,勢不可擋,百戰百勝,用軍隊是戰勝不了它的。」

晉國於是派遣解揚前往宋國,假稱救宋以堅定其死守的決心,但是解揚卻被鄭國抓住送給了楚軍。

楚軍用重金賄賂他,叫他到宋國城下說反話,勸其投降。

解揚這個人非常忠貞,而且很聰明,於是他就假裝答應,但到了城下以後,他卻不懼一死,向宋人傳遞了晉軍將要來救援的消息,並且力主其堅守。

楚人想要殺死解揚,但是有人進諫讚美解揚的高尚品格,楚軍才將他釋放回國。

由於宋國久攻不下,楚軍只好解圍而去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