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劉氏宗親(8):劉余,在景帝前元二年封為淮一陽一王。第二年,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劉氏宗親(8)

史記新讀

劉氏宗親(8)

程姬一宗

劉余,在景帝前元二年封為淮一陽一王。

第二年,吳、楚等七國之亂被平定以後,景帝改封他為魯王。

劉余不一愛一政事,喜歡修建宮室、苑囿,飼養狗馬,晚年一愛一好音樂。

他也不喜歡辯說,說話時口吃。

他在位二十六年去世,兒子劉光繼位。

起初,劉光跟自己的父親相似,喜一愛一音樂、車馬;但是晚年的時候卻變得節儉、吝嗇,老是擔心錢財不夠用。

劉非,在景帝前元二年被封為汝南王。

吳、楚等七國叛亂的時候,劉非只有十五歲,但是已經很有才幹、力氣,便上書朝廷表示自己願意率軍攻打吳國。

於是,漢景帝賜給他將軍大印,讓他率軍攻打吳國。

叛亂被平息的第二年,朝廷改封他為江都王,治理原來屬於吳國的封地,並且因為軍功賞賜給他天子的旌旗。

漢武帝元光五年,匈奴大規模入侵漢朝邊境,劉非上書朝廷表示自己願意率軍攻打匈奴,漢武帝沒有同意。

劉非喜歡賣弄力氣、修建宮殿,他不斷地招攬四方的英雄豪傑,為人越發地驕縱、奢一靡一,這大大損害了他的形象。

劉非在為二十六年去世,他的兒子劉建繼位。

劉建在位七年便自一殺了。

淮南王、衡山王準備謀反的時候,劉建很清楚他們的圖謀。

劉建因為自己的封國接近淮南,唯恐一旦事發,自己的封國被淮南吞併,便暗中製造兵器,而且經常佩帶皇帝賜給他父親的將軍大印,車上載著天子的旌旗外出,到處招搖。

劉非去世還沒有埋葬的時候,劉建就看上了父親生前一寵一幸的美人淖姬,一直想把她弄到手。

等到父親死後,就更加急不可耐了,竟然在夜裡派人把淖姬接到守喪的屋裡,扒光她的衣服,跟她通一奸一。

後來,淮南王謀反的事情敗露,朝廷懲治他的同一黨一,劉建也被牽連了進去。

劉建十分害怕,所以命令手下人攜帶著很多金錢去疏通關係,企圖平息這件訟案。

劉建平日裡相信巫祝,這時便派人祭祀、祈禱,編造了許多荒誕的言語;同時,他荒一婬一無度,道德敗壞,竟然又做出了與自己所有姐妹通一奸一的無恥行徑,真所謂是禽一獸不如。

這些事情最終被中央朝廷知道了,大臣們請求漢武帝將劉建逮捕並且治罪。

漢武帝念在都是自家兄弟,不忍心這麼做,便派出大臣就地審訊他。

劉建承認了自己所犯的全部罪行,接著便自一殺了。

於是,他的封國被廢除,改為中央直轄的廣陵郡。

劉端,景帝前元三年,吳、楚等七國之亂被平定以後,他以皇子的身份被封為膠西王。

劉端為人殘暴、凶狠,又患有一陽一痿,一旦接觸女人就會發病好幾個月。

他十分一寵一幸一位少年,把他作為自己的伴侶,任命他為郎官。

不久,這位少年與劉端後宮的妃妾關係曖一昧,經常偷一情。

劉端知道後,惱羞成怒,將他全家都殺光了。

劉端屢次觸犯朝廷法令,朝中的公卿大臣們都對他不滿,多次請求漢武帝殺了他。

但是,漢武帝因為念及兄弟之情,一直沒有忍心將他法辦。

結果,劉端更加有恃無恐,越發大膽放肆。

後來,朝廷內的官員請求漢武帝再次削減劉端的封地。

於是劉端的封地被削減了一大半。

劉端對朝廷心懷怨恨,便不再管理封國的錢財,府庫損壞、漏雨,財物大部分腐爛,損失要用億來計算,而他卻始終不聞不問。

劉端又命令官吏不准徵收賦稅,又把宮中的警衛人員全部撤掉,封閉了宮門,只留下一個門供自己外出遊玩。

他多次改名換姓,裝扮成百姓,到其他的封國去遊玩。

中央派往膠西任職的國相以及其他的二千石官吏,如果按照朝廷的法令來治理國家,劉端總是千方百計的尋找他們的過錯,然後報告給朝廷,讓朝廷撤換他們;如果找不到他們的罪過,劉端就用欺騙的辦法把這些人毒害死。

他設置的騙局辦法窮極多變,為人固執強橫,別人說的話從來不聽;他還足智多謀,總是能夠掩飾自己的過錯。

朝廷派來的官吏如果按照劉端的命令來治理國家,就會被中央繩之以法。

所以,膠西封國雖然小,但是被殺死以及受到傷害的二千石官吏卻非常多。

劉端在位四十七年去世,因為沒有兒子來繼承王位,所以,封國被廢除,改為中央直轄的膠西郡。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