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5):景帝繼位以後,晁錯被任命為內史。他多次上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5)

史記新讀

治世能臣(15)

權術的應用

景帝繼位以後,晁錯被任命為內史。

他多次上書請求與天子密談政事,景帝對他總是言聽計從,恩一寵一超過了九卿,朝廷的律令多被他修改。

對此,丞相申屠嘉雖然內心極度不服氣,但是又無力整治晁錯。

內史的官府建在太上皇宗廟門外的空地裡,門朝東開,官吏們進出很不方便。

於是,晁錯下令在官府的南邊開出了兩扇門,為此而鑿開了太上皇宗廟外面空地上的圍牆。

申屠嘉聽說此事,十分惱怒,打算借此上書天子,請求以大不敬的罪名將晁錯處死。

晁錯得知這個消息,連夜上書,請求單獨覲見天子。

見面以後,晁錯向天子原原本本地陳述了這件事情。

第二天,丞相在朝上奏事,趁機把晁錯擅自鑿穿太上皇宗廟圍牆的事情上告天子,並請求天子將其交給廷尉受審,判處他死刑。

天子對此已經心知肚明,說道:「這不是宗廟的圍牆,而是宗廟外面空地上的圍牆。

內史的行為不至於觸犯法令。」

於是,丞相只得當面謝罪。

退朝以後,申屠嘉十分氣憤地對他的屬下們說:「我應該先把晁錯處斬,然後再稟報天子。

如今,我卻先是向天子奏請,反而被這個小子賣弄,實在是失誤啊!」

不久,申屠嘉竟然因為氣憤過度,生病去世了。

晁錯卻因此更加顯貴,不久,被提升為御史大夫。

他經常陳述諸侯王們的罪過,請求朝廷削減他們的封地,沒收他們管轄的邊境郡縣。

這些奏章呈給了天子,於是,天子命令宗室、公卿、列侯集會商議此事。

沒有誰敢反對晁錯的意見,只有外戚竇嬰敢與晁錯爭辯,從此,兩人之間產生了嫌隙。

晁錯之死

後來,晁錯修改的法令竟然達到了三十章,對此,諸侯嘩然,十分地怨恨他。

晁錯的父親得知兒子的所作所為,專程從老家趕到京城,對晁錯說:「天子剛剛繼位,你有幸成為執掌大權的大臣。

但是,你侵犯、削弱諸侯,疏遠皇室的骨肉,人們都在背後議論、埋怨你。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晁錯不以為然地說:「本應該如此。

我如果不這麼做,天子就得不到尊崇,國家也不能夠安寧,就算讓別人說幾句那又怎麼樣。」

老父說道:「劉氏的天下安寧了,而我們晁家可就危險了。

我還是離開你回家去吧!」回到老家以後,晁錯的父親就服毒自一殺了,因為他不願意看到災禍連累到自己的身上。

老父死後十幾天,七國之亂就爆發了,他們以誅殺天子身邊的罪臣晁錯為進兵的名義,來勢兇猛。

不久,竇嬰、袁盎相繼向天子進言,分析諸侯造反的原因。

於是,景帝有心殺死晁錯平息叛亂,就假裝命令晁錯檢查京城治安情況,而派中尉陳嘉奉旨前去處死晁錯,他大概也沒有告訴晁錯,朝廷要殺他。

晁錯接到旨意,興沖沖地穿了朝服就上車,在車馬抵達東市的時候,結果稀里糊塗被拉去腰斬了,連遺囑也沒來得及留。

晁錯之死,沒有經過審判,也沒有給他辯護的機會,隨即將其押赴刑場處斬。

晁錯死的時候,身上還穿著上朝時候的禮服。

晁錯死後,謁者僕射(謁者的長官)鄧公被任命為校尉,在平滅七國叛軍的時候,他被任命為將軍,率軍作戰。

不久,鄧公回京向天子匯報前線的戰況。

景帝問他說:「您從軍中來,可否聽說晁錯死後,吳、楚等國退兵的消息?」

鄧公回答說:「吳王的謀反意圖已經有很多年了。

朝廷削減他的封地,他因此發怒,進而舉兵反叛。

誅殺晁錯只是叛軍的借口,而並非他們的本意。

晁錯被殺以後,臣擔心天下的士人從此都會緘口不言了。」

天子不太明白鄧公的話,於是,鄧公解釋說:「晁錯擔心諸侯王過分的強大,朝廷不能控制他們,因此,上書請求削減諸侯王的封地,來加強中央的權勢。

這事關我朝子孫萬代的利益。

他的計劃剛剛實行,自己就遭到了殺戮。

朝廷的這個做法,對內阻塞了忠臣的言路,對外替諸侯王們報了仇,可謂是親者痛、仇者快。

臣私下裡認為,陛下的做法不可取。」

天子聽後,沉默了許久,最後開口說道:「您說得很對。

對於此事,我也是後悔不已。」

隨後,天子任命鄧公為城一陽一國的中尉,以此表彰他的敢於直言。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