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英雄末路(19):蒯通又說:「文種、范蠡輔佐勾踐稱霸諸侯。功成名就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英雄末路(19)

史記新讀

英雄末路(19)

韓信堅決拒絕了他的遊說。

蒯通又說:「文種、范蠡輔佐勾踐稱霸諸侯。

功成名就之後,文種被迫自一殺,范蠡被迫逃亡。

況且我聽說,勇一猛善戰、戰功卓著的的將領會威脅到君主,功勞太大了就沒有獎賞了,相反有一性一命之憂。

大王攻佔趙國,鎮服燕國,定撫齊國,南摧楚軍,功勞天下無二。

而且計謀出眾,世上少有。

如今您歸附楚國,楚人不信;歸附漢國,漢人震恐。

您帶著這樣大的功績和聲威,哪裡是您可去的地方呢?韓信說:「先生暫且說到這兒吧!讓我考慮考慮。」

注定的悲劇

過了數日,蒯通又對韓信說:「能夠聽取別人的好的建議,就能預見事情發展變化的徵兆,能反覆思考,就能把握成功的關鍵。

聽取意見而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決策失誤而能夠長治久安的人,實在少有。

聽取意見,很少判斷失誤的人,用花言巧語也惑亂不了他;計謀籌劃周到胸有成竹的人,就是花言巧語也打攪不了他。

甘願做奴僕的人,就會失掉奪取天下的機會;安心微薄俸祿的人,就得不到公卿宰相的高位。

所以辦事堅決是聰明果斷的表現,猶豫不決是辦事的禍害。

專心於細小的事情,就會丟掉天下的大事,有判斷是非的智慧,決定後又不敢貿然行動,這是所有事情的禍根。

所以俗話說:『猛虎猶豫不斷,不如黃蜂、蠍子的毒刺;駿馬徘徊不前,不如劣馬安然慢步;勇士狐疑不定,不如凡夫俗子不懈努力;即使有舜、禹的智慧,閉嘴不說話,還不如聾啞人打一手勢比畫。

』這些俗語都說付諸行動是最寶貴的。

所有的事業都難以成功而容易失敗,時機難以抓住而容易失掉,時機丟掉了就不會再來。

希望您仔細地考慮斟酌。」

韓信猶豫不決,不忍心背叛漢王,又自認為功勳卓著,漢王終究不會奪去自己的齊國,於是謝絕了蒯通。

蒯通真是一個聰明人,見到規勸沒有被採納,預感會有危險,於是就假裝瘋癲做了巫師。

笑對過去

漢王率軍與韓信在垓下(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會師,並最終擊敗了項羽。

項羽被打敗後,蒯通的預言果然應驗了,高祖先發制人,突然奪取了齊王韓信的兵權。

後來,劉邦改封齊王韓信為楚王,建都下邳,雖然被剝奪了齊王的爵位,但是楚地也是自己的家鄉,衣錦還鄉也不錯。

韓信到了下邳,召見一起生活的故人相見。

他賜給曾經分給他飯吃的那位漂母黃金一千,卻賜給下鄉南昌亭亭長錢一百,並說:「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

他還到處找尋了曾經侮辱過自己、讓自己從他胯一下爬過去的那個人,大家都以為韓信要報胯一下之辱,沒想到卻任用他做了中尉,韓信告訴自己的將相們說:「這是位壯士。

當他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不敢殺死他嗎?但殺掉他沒有意義,而且殺人償命,所以我忍受了一時的侮辱,留下一性一命成就了今天的功業。」

兔死狗烹

項王部下逃亡的將領鍾離昧,與韓信關係友好。

項王死後,他逃出來歸附韓信。

漢王怨恨鍾離昧,聽說他在楚國,就詔令楚國逮捕鍾離昧。

韓信初到楚國,巡行所屬縣邑,他害怕有人謀害自己,進進出出都帶著武裝衛隊保護。

不久,有人上書告發韓信謀反。

高帝劉邦採納陳平的計謀,假托天子外出巡視會見諸侯,要與韓信在雲夢澤見面。

高祖快要到楚國時,韓信預感到漢王會對自己不利,也曾想發兵反叛,又認為自己沒有罪,想朝見高祖,又怕被擒。

正在猶豫之中,有人對韓信說:「殺了鍾離昧去朝見皇上,皇上一定很高興,就沒有禍患了。」

韓信不忍心做出這麼下賤的事,就與鍾離昧商量,勸他跟隨自己到漢王面前謝罪,請求寬恕。

鍾離昧說:「漢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您這裡,他怕咱們聯合一起。

你想逮捕我獻媚漢王,今天我死了,你也會緊跟著死的。」

看到韓信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十分生氣,於是罵韓信說:「你不是個講義氣的君子!」鍾離昧知道自己在劫難逃,刎頸自一殺。

韓信拿著他的人頭,到陳縣拜見劉邦。

劉邦卻命令武士將韓信捆一綁,押在隨行的車上。

韓信對蒼天高呼道:「果真像人們說的『狡兔死,良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現在天下已經平安,我就應當遭烹殺了!」劉邦說:「有人告發你謀反,你好意思嚷嚷。」

就給韓信帶上了刑具,押到了洛一陽一。

高帝不想弄個殺害功臣的罪名,最終還是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他為淮一陰一侯。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