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安邦虎將(4):這三位國君,都是各自因為改變舊規,而導致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安邦虎將(4)

史記新讀

安邦虎將(4)

這時,子嬰向秦二世進言規勸說:「我聽說,過去趙王遷殺死賢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顏聚,燕王喜暗地裡採用荊軻的計謀而違背與我國的盟約,齊王建殺死他的忠臣而改用後勝的計策。

這三位國君,都是各自因為改變舊規,而導致他們亡國喪命的。

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國舉足輕重的大臣和謀士,皇上您打算一下子就處死他們,於國於您我私下認為都是不利的。

我聽說,草率考慮問題的人治理不好國家,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的人也保護不了您的。

誅殺忠良臣子而用沒有品行節一操一的人,使朝廷內的大臣們互相懷疑猜測,不能一團一結為您解憂,而朝廷外會則造成戰士們鬥志渙散,暴民和邊患就有嚴重的趨勢,我認為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但是,胡亥並沒有聽進子嬰的規勸。

蒙毅之死

胡亥派御史曲宮乘坐驛車前往代郡,對蒙毅說:「先主要冊立胡亥為太子,你百般阻撓,如今丞相認為你對先皇不忠誠,罪過牽連到你們家族,當今的皇上不忍心當眾處死你,賜你自一殺。

這也算是很幸運了。

你自己看著辦吧!」蒙毅回答說:「我年輕時就承蒙皇恩坐上了高官的位置,我自認為是博得先帝的歡心,才得到先帝如此的器重。

直到先主去逝,可以說我最瞭解先主的心意。

我以前不瞭解太子的才能,可我也看得出來,只有太子能陪侍先帝的身邊,周遊天下,其他的公子和這相比,相差太遠了,我怎麼敢懷疑太子繼承大統的事實呢。

先帝何等的英明,選用誰當太子,那是多年的深思熟慮,我還有什麼話敢進諫,還有什麼計策敢謀劃呢!不是我借口來逃避死罪,只怕說我干預先帝立儲的罪名,只怕會牽連羞辱了先帝的名譽,希望大夫認真考慮,我根本就沒有罪的。

況且有道義的人崇尚力之所及的幫忙,解救他人於危難之中,不能容忍嚴刑殺戮。

從前秦穆公殺死車氏三良為他殉葬,判處百里奚以莫須有的罪名,他死後被定為『繆』的謚號。

昭襄王殺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死伍奢,吳王夫差殺死伍子胥。

這四位國君,都犯了重大的過失,而遭到普天下人對他們的非議,認為他們很不賢明,這幾位國君在各諸侯國中可謂名聲狼藉了。

所以說:『用道義治理國家的人,不殺害沒罪的臣民,而刑罰不施於無辜的人身上。

』希望大夫認真地考慮!」使者曲宮知道胡亥的意圖,聽不進蒙毅的申訴,就把他殺了。

臨死進諫

秦二世又派使者對蒙恬說:「將軍的過錯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牽連到您。」

蒙恬說:「從我的祖先到後代子孫,為秦國效忠建功,已經三代了。

如今我帶兵三十多萬在外駐守,即使是我被囚禁,我也有足夠的勢力叛亂朝廷。

然而,我知道必死無疑卻堅守節義沒有反叛,是不敢辱沒祖宗的教誨,不敢忘掉先主的恩一寵一。

從前周成王剛剛即位,還在襁褓之中,周公旦背著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見,終於平定了天下。

成王病重時,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黃河,祈禱說:『國君年幼無知,是我當權管理朝政,如果有什麼地方做錯了,上天要懲罰我,那麼就應該由我承受,請您保佑我的國君平安無事。

』他把這些禱詞寫下來,收藏在檔案館裡,可以說是非常虔誠了。

到了成王能親自治理國家時,有一奸一臣造謠說:『周公旦早就想作亂了,大王若不戒備,一定要發生大亂。

』成王大發雷霆,周公旦逃奔到楚國。

成王到檔案館審閱檔案,發現周公旦的禱告書,流著眼淚說:『誰說周公旦想要作亂呢!』他殺死了那個造謠生事的大臣,把周公旦請回來。

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沒有二心,而事情最終落到這樣的結局,這一定是謀亂之臣叛逆作亂、欺君罔上的緣故。

周成王犯有過失卻能知錯能改,終於使周朝興旺昌盛;夏桀殺死關龍逢,商紂殺死王子比干而不後悔,最終身死國亡。

所以我說犯過錯可以改正重新振作,聽人規勸可以察覺自己的不足,多方聽取意見,是聖明國君治國的原則。

我之所以說這些,不是逃避罪責,而是要以死相諫,希望陛下為天下黎民百姓深思啊。」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