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生命對他們來說(1): 生命對他們來說,只要能夠絢爛地燃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生命對他們來說(1)

史記新讀

生命對他們來說(1)

生命對他們來說,只要能夠絢爛地燃一燒,哪怕只是一瞬,也足夠了。

士為知己者死。

一個個蕩氣迴腸的故事足以令人垂淚歎息。

曹沫劫桓公

曹沫是魯國人,他為人勇敢且力大過人。

魯莊公喜一愛一有力氣的人,他就做了莊公的臣子。

但在任魯國的將軍期間,他曾多次和強大的齊國作戰,但經常戰敗逃跑。

看到接連的失敗魯莊公害怕了,就獻出遂邑地區求和,但還繼續讓曹沫任將軍。

此後,齊桓公和魯莊公在柯地會見,簽訂割占魯國土地的不平等條約盟約。

桓公和莊公正在盟壇上訂立盟約的時候,曹沫突然手拿匕首,衝上台去,劫持了齊桓公,桓公的侍衛人員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桓公心裡很害怕問:「您打算幹什麼?」

曹沫回答說:「齊國強大,魯國弱小,強國這麼凌一辱弱國也太過分了。

如今魯國都城一倒塌就會壓到齊國的邊境了,您要考慮一下這個問題才行,總要給我們留點生存空間吧。」

齊桓公不願意把吃到嘴裡的肉吐出來,更不願意死在曹沫手裡,只能退還魯國的土地,於是齊桓公答應全部歸還魯國被侵佔的土地。

齊桓公說完,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壇,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談吐從容如常,就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桓公很生氣,打算背棄盟約,懲罰魯國如此無禮的舉動。

管仲說:「不可以。

貪圖小的利益用來求得一時的快意,就會在諸侯面前喪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對您的支持,不如歸還他們的失地。」

於是,齊桓公就歸還了曹沫多次打仗所丟失的魯國土地。

曹沫是在敵我力量懸殊,軍事上失利,外交上失勢的情況下,為了保證本國的利益而採取的非常手段。

在正當手段不能維護本國利益的時候,曹沫用非常手段挽回了戰場上失去的一切。

這是曹沫的勇一猛和智謀的綜合一體現。

士為知己者死

豫讓是晉國人,以前曾經侍奉范氏和中行氏兩家大臣,沒有什麼出眾的才能,也沒有受到重用。

後來他又去侍奉智伯,智伯特別尊重一寵一幸他。

等到智伯攻打趙襄子時,趙襄子和韓、魏合謀消滅了智伯。

趙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頭蓋骨漆成飲具。

豫讓潛逃到山中,說:「唉!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現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獻出生命也一定替他報仇。

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沒有什麼可悔恨的了。」

他於是更名改姓,偽裝成受過刑罰的人,進入趙襄子一宮中清掃廁所。

他身上隨時藏著匕首,想要刺殺趙襄子。

一次,趙襄子到廁所去,突然一陣心慌,就詢問清掃廁所的人,發現是豫讓,衣服裡面還藏著利刃。

豫讓說:「我要替智伯報仇!」衝了上去,結果還沒到趙襄子的身邊,就被侍衛給綁了起來,侍衛準備要殺掉他,趙襄子擋住說:「他雖然要刺殺我,卻是一個重義氣的人啊!值得人敬佩,我以後小心地迴避他就是了。

況且智伯死後沒有繼承人,而他的家臣還想著替他報仇,真是天下的賢人啊。」

豫讓心有不甘,又把漆塗在身上,使肌膚腫爛,吞一食木炭,使聲音變得嘶啞,使自己的形體相貌不可辨認,連他的妻子也不認識他了。

他沿街乞討,路上遇見他的朋友認出他來,朋友流著眼淚對他說:「憑著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趙襄子,襄子一定會一寵一信您。

這樣,您再干您所想幹的事,難道不是很容易嗎?您何苦摧一殘身一體,醜化形貌,想要用這樣的辦法達到目的呢?」

豫讓說:「托身侍奉人家以後,又要殺掉他,這是懷著異心侍奉他的君主啊。

我知道選擇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困難的,可是我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後世的那些懷著異心侍奉國君的臣子感到慚愧!」

為主報仇

不久,趙襄子外出,豫讓潛藏在他必定經過的橋下。

襄子來到橋上,駕馬受驚,襄子心中一驚,隨即鎮定下來說:「這一定是豫讓在附近。」

派人去查問,果然找到豫讓。

襄子就列舉他的罪過說:「您不是曾經侍奉過犯氏、中行氏嗎?智伯把他們都消滅了,而您不替他們報仇,反而托身為智伯的家臣。

智伯已經死了,您為什麼單單如此急切地為他報仇呢?」

豫讓說:「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們都把我當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樣報答他們。

至於智伯,他把我當作知己看待,所以我就像知己那樣報答他。」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