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忠臣良將佐秦王(14):不久,呂不韋就拿出五百斤黃金送給子楚,作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忠臣良將佐秦王(14)

史記新讀

忠臣良將佐秦王(14)

呂不韋的遊說

不久,呂不韋就拿出五百斤黃金送給子楚,作為他的日常花費以及結交賓客的費用;同時,他又用五百斤黃金購買了許多奇珍異寶,自己則帶上這些東西到秦國去遊說。

呂不韋先是求見了華一陽一夫人的姐姐,送給她很多禮物,說子楚在趙國,思念親人,這些東西都是他孝敬您的,特地讓在下來轉送。

華一陽一夫人的姐姐聽後,果然十分感動,表示願意替他引見華一陽一夫人。

隨後,呂不韋通過這個女人,見到了華一陽一夫人,並且把帶來的奇珍異寶全部都進獻給她。

在與華一陽一夫人的談話中,呂不韋不失時機地談到了子楚,並極力誇讚他是一個富有才能和品行高尚的人,結交的諸侯、賓客遍佈天下。

還對一華一陽一夫人轉達子楚的話說:「子楚把華一陽一夫人您看成天一樣,日夜流淚思念著太子和夫人。」

華一陽一夫人聽後大為高興。

呂不韋又趁機讓華一陽一夫人的姐姐勸她說:「我聽說,女人憑藉著美色這點資本來侍奉君王,一旦容顏衰老,受到的一寵一愛一也會隨之減少,而地位也會一落千丈。

如今,妹妹侍奉太子,雖然很受一寵一愛一,但是卻沒有兒子。

俗話說:母以子貴。

妹妹不能不為自己的將來打算啊!妹妹應當趁早在太子的眾多的兒子中選一位既有才能又孝順的,將其推舉為太子,或是認作自己的兒子也行,這樣做就當作是早期投資了。

這樣,丈夫在世的時候妹妹可以受到一寵一愛一,即使丈夫去世了,妹妹所認的兒子也會繼位為王的,您終究不會失去權勢。

可見,妹妹現在的一句話會讓自己的一生都受益啊。

妹妹如果不在受一寵一的時候為自己留條退路,等到美色衰退、一寵一愛一鬆一弛以後,即使想再進言,也是無濟於事了。

如今,子楚賢能,他知道自己是排行中間的王孫,依次是不得立為王位繼承人的,但他的生母不得一寵一,所以,現在他真心地依附於夫人,妹妹如果能在此時向安國君推舉他為王位繼承人,日後他勢必感恩戴德,永遠記住妹妹的好處,會加倍孝敬妹妹。

如此,妹妹終生都會在秦國得到恩一寵一。」

華一陽一夫人認為事情確實是這樣的,於是,就在侍奉安國君的時候,委婉地談到了在趙國做質子的子楚,說他很賢能,受到的稱讚不計其數。

接著,她又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對安國君說:「妾身有幸侍奉殿下,但是不幸的是,沒有為您留下一子半女,妾身希望您冊立子楚為嫡系王位繼承人,使得妾身將來有個托身依靠之人。」

安國君答應了她,並與她刻寫玉符作為憑信,約定立子楚為嫡系王位繼承人。

後來,安國君與華一陽一夫人送給了子楚很多的財物,並且邀請呂不韋來輔佐他。

從此,子楚的名聲在諸侯國之間就更加盛傳開來了。

子楚繼位

回到邯鄲以後,呂不韋花重金買來了邯鄲城裡最漂亮,而且又能歌善舞的歌女,名叫趙姬,與她同一居,並讓她懷有了身孕。

一次,呂不韋邀請子楚前來飲酒。

席間,呂不韋故意讓這個歌女出來為他們彈琴助興。

子楚對這個美麗的女人一見鍾情,為她神魂顛倒,趁了酒興和酒膽,子楚突然站了起來,神情嚴肅地對呂不韋說,我想求先生的小妾為妻,請您答應我的要求。

呂不韋假裝生氣,說公子這話有點過分了!我好心好意讓內人來給你進酒獻舞,公子卻要奪我所一愛一,公子你是不是瘋了。

但是沒過幾天,呂不韋卻親自把這個女人送到了子楚的府上,因為呂不韋有著更大的一陰一謀。

他與這個歌女約定,向子楚隱瞞了她懷孕的事情,他還告訴這個女人,如果她照自己的吩咐去做,日後,她一定會成為秦國的皇后甚至是太后,尊貴無比,榮華富貴享用不盡。

歌女聽從了呂不韋的吩咐,過了數月,她生下了一個男嬰,子楚認為這是自己的兒子,便給他取名叫政,同時將這個趙國歌女立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秦國派軍圍攻邯鄲。

情況危急之下,趙國國君打算殺死秦國質子,作為報復。

子楚聞訊,便與呂不韋謀劃,一次拿出六百金,賄賂守城的將卒,說我一家來邯鄲做生意,現在遇到秦國攻趙國,想請通融一下,放我們回老家一陽一翟。

於是子楚從邯鄲僥倖逃脫出來,找到秦軍以後,他順利地回到了秦國。

後來,趙王又打算殺死子楚的妻子和兒子,但是,呂不韋在趙國關係眾多,把子楚的妻子偽裝成富豪家的女兒藏了起來,母子二人都保住了一性一命。

六年以後,秦昭王去世,安國君繼位,華一陽一夫人成為王后,子楚成為太子。

於是,呂不韋讓子楚的妻子、兒子亮明瞭身份,趙國害怕得罪秦國,於是專門派使者護送他們母子回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