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4):魯仲連說:「我會讓魏國、燕國都來幫助它,而齊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4)

史記新讀

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4)

新垣衍用一種質疑的目光看著魯仲連說:「請問,先生打算如何幫助趙國啊?」

魯仲連說:「我會讓魏國、燕國都來幫助它,而齊國、楚國本來就已經幫助它了。」

新垣衍搖搖頭,笑著說:「說到燕國,我還可以聽信您的說法,而至於魏國,我就是魏國人,對魏王的心思一清二楚,恐怕先生根本沒有任何辦法讓魏王去幫助趙國啊?」

魯仲連回答說:「魏國尚未看清秦王稱帝的危害,所以才能會做這麼多的錯事,如果它看清了,就必然會幫助趙國。」

於是,新垣衍問:「秦王稱帝的危害是什麼?您能告知嗎?我願洗耳恭聽!」魯仲連回答說:「以前,齊威王為了稱霸,曾經倡導仁義,率領諸侯們去朝拜周天子。

那時,周王室貧弱,諸侯之中唯獨齊國去朝拜它,它自是應該心存感激。

然而一年以後,周烈王去世,齊威王奔喪遲到了。

對此,新任的周王大怒,給齊國發文書說:『天子去世,猶如天崩地裂。

繼位之君尚且要臥席為先王守喪,而齊君奔喪卻遲到,應當處死以儆傚尤!』齊威王看過文書以後勃然大怒,罵道:『呸!你的母親只不過是個卑賤的婢女,你算什麼東西!』最終,齊威王受到世人的譏笑。

周烈王在世的時候,他恭敬地去朝拜,去世以後反而辱罵他,這是因為齊威王實在是無法忍受周天子的苛求啊!做天子的本來就是如此,喜好作威作福,這不足為奇。」

魏國現在為秦國效力,如果秦王真的稱了帝,說不準哪一天也會翻臉的。

辯術出眾(下)

新垣衍不服,認為魏國不過是秦國的奴僕,尊崇秦王稱帝也是沒法的事。

他辯駁說:「先生難道沒有見過那些僕役嗎?十個僕役跟隨一個主人,難道是因為他們的力量、智力不如主人嗎?他們之所以乖乖地聽從主人的話,是因為他們懼怕主人的權勢!」魯仲連苦笑了一下,問道:「魏王和秦王的關係,難道就如同僕役與主人一樣嗎?」

新垣衍回答是的。

於是,魯仲連說:「那麼,我就讓秦王烹煮魏王,再把他剁成肉醬。」

新垣衍突然臉色一陰一沉下來,很不高興地說:「先生的話說得太過分了!您如何能使秦王這麼做?簡直就是笑話!」魯仲連平緩地說:「先生別急,待我慢慢告訴您。」

於是,他的高談闊論開始了:「從前,九侯、鄂侯和周文王,是商紂王的三公,也是位高權重的元老功臣,按理說紂王應該十分敬重他們才對。

九侯有個女兒,長相貌美如花,於是,九侯將自己的女兒進獻給紂王,以為可以博得紂王的歡心。

可是,紂王卻認為這個女子並不美,覺得是九侯在欺騙自己,於是把九侯剁成了肉醬。

為此,鄂侯在紂王面前激烈地諫諍,紂王惱怒,把鄂侯也處死了,還殘忍地曬成了肉乾。

周文王聽說了這些事情,什麼話都沒說,只是長歎了一聲,後來也遭到了紂王的囚禁,險些喪命。

為什麼九侯、鄂侯都是王侯,卻和普通人一樣,最終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呢?」

魯仲連的意思是說,不管是誰,討好有野心的帝王都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如果魏王一味地討好秦王,必然會是和九侯、鄂侯一樣的下場。

齊閔王由於國難而出逃,打算前往魯國避難,夷維子為他駕駛馬車隨同前往。

夷維子先到了魯國,問魯國人說:「你們將用什麼樣的禮節來接待我國的國君?」

魯國人回答說:「當然會用十副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禮儀,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的禮儀來接待。」

夷維子很不高興,說道:「你們安排的禮節也太簡單了?要知道,我國國君是天子啊!天子巡行諸侯國,諸侯就得讓出正殿寢室,避居在外,他不僅要交出庫館的鑰匙,還要親自安排接待事宜,在堂下侍候天子用餐,等到天子用餐完畢,他才能退下,去處理國家事宜。」

魯國人聽了這話,覺得十分離譜,就馬上閉上關門,拒絕接納他們。

於是,齊閔王打算改變方向,前往薛地,就請求鄒國借路讓自己通過。

時逢鄒國國君去世,齊閔王便打算先去弔唁。

夷維子又率先抵達,對鄒國的嗣君說:「天子要來弔喪,你們應該調轉靈柩坐北朝南的位置,按照坐南朝北的方向安放,這樣好讓天子面朝南來弔喪。」

鄒國的群臣聽了,群情激奮,他們說:「如果先生一定要這樣做的話,我們就是拼了一性一命,也要拒絕這種過分的弔喪。」

結果,齊閔王就連鄒國也沒法進了。

鄒魯兩國的臣子,在國君活著的時候,他們沒有能力按照禮儀侍奉、供養自己的國君,國君去世以後,他們甚至沒有能力風光大葬自己的國君,但是,齊閔王想要在這兩國行天子的禮儀,耍弄威風,他們就是不要一性一命也要堅決抵制。

如今,秦國的強大不言而喻,魏國也不甘示弱。

兩國君主都稱王,可是,魏國為什麼看到秦國打了一次勝仗,就順從地要尊秦王為帝呢?這樣看來,趙、魏、韓三國的大臣反而連鄒魯小一柄一的奴僕、婢妾都不如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