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忠臣良將佐秦王(16):於是,秦王害怕他仗勢叛亂,便寫信給他說:「你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忠臣良將佐秦王(16)

史記新讀

忠臣良將佐秦王(16)

又過了一年多,秦王聽說,呂不韋居家的這段時間,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的前來拜訪他。

於是,秦王害怕他仗勢叛亂,便寫信給他說:「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先王把你封在黃河以南,食邑竟然有十萬戶!你與本王有什麼親緣關係?竟然要求本王稱你為仲父!你們一家還是遷徙到蜀地去居住吧!」呂不韋意識到這是秦王在一逼一迫自己自盡,為了保全家人和自己的名聲,他便喝下了毒酒自一殺了。

既然呂不韋、嫪毐這些自己所惱怒怨恨的對象都已經死了,秦王嬴政這才讓遷徙到蜀地的嫪毐的門客們返回鹹一陽一。

司馬遷在評價呂不韋的時候,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話,那就是「表裡不一,欺世盜名」。

這可以說是對呂不韋最恰當的評價了。

然而作為商人他是成功的,呂不韋知道天下沒有穩賺不虧的生意,真正意義上的商人要的不是盈虧的結果,而是盈虧之間充滿冒險刺激智慧謀略的過程。

而這個過程沒有幾個商人能像他這樣一精一彩豐富的了。

胸懷大志

李斯,楚國上蔡人,他年輕的時候,曾經擔任過鄉里的小辟吏。

一次,他看見官吏辦公地點的廁所裡,有一個老鼠在吃著髒東西,而每當有人或者其他的動物走近它的時候,這個老鼠總是擔驚受怕,嚇得躲起來。

後來,李斯因為要辦理公事,到了糧倉裡,他注意到糧倉裡的老鼠吃著儲積的糧食,住在寬敞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人或者是其他動物的驚擾,見到他不害怕。

因此,兩相比較,李斯歎息著說:「一個人是賢能還是蠢才,就好比老鼠一樣,都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罷了!」為此,李斯立誓要勇敢地追求名和利。

於是,他辭去官職,到當時的名士荀卿那裡,跟他勤奮地學習帝王之道,而這些只是為了一個念頭,那就是將來的飛黃騰達,高官厚祿。

為此他鄙視世人追捧的所謂的道德。

學業完成以後,李斯心裡認為,楚王不值得自己為他效力,而關東六國都很微弱,沒有自己施展才華的空間,所以,他決定到秦國去效力。

在與荀卿辭別的時候,李斯激昂地說:「學生聽說,人如果遇到了時機就不要錯過。

如今,大國爭雄,像我這樣的遊說之士正好可以大展拳腳、建功立業、加官晉爵、享受榮華富貴。

秦王想要吞併各國,稱帝而一統天下,這正是學生揚名的好機會。

身處卑賤地位而不想辦法改變的人,就好比見到肉只是知道吃的禽一獸,徒有人的軀殼罷了。

對於一個人來說,地位的卑賤是最大的恥辱,處境窮困是最大的悲哀。

長久地處在卑賤的地位與困苦的境遇之中,卻還憤世嫉俗、厭惡名利,而自稱與世無爭,這就不是士人的本色了。

因此,學生要去西方,到秦國去遊說秦王,成就一番事業。」

才能初顯

李斯到達秦國的時候,恰巧秦莊襄王去世。

於是,李斯請求擔任秦國的丞相——文信侯呂不韋的家臣。

呂不韋認為李斯很有才能,便任用他做侍衛官,李斯就有了遊說秦王嬴政的機會。

一次,他趁機向秦王進言說:「臣聽說平庸的人常常會失去良機。

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關鍵在於機會在自己眼前出現的時候,可以抓住並好好利用它給對手致命的一擊。

從前,秦穆公稱霸的時候,卻始終沒有向東去兼併六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諸侯眾多,周朝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失,所以,春秋五霸接連地興起,都推尊周王室。

自秦孝公以來,周王室實際上與一般小諸侯無異,更加微弱,諸侯各國互相兼併,關東地區最終形成了六個強大的國家。

而秦國採用商鞅變法,國事強大,逐漸讓六國屈服,至今已經有六代了。

現在,諸侯歸服秦國,就好比郡縣服從中央一樣。

憑藉著秦國的強大、大王的賢明,消滅其他諸侯國,就好比掃除爐灶上面的塵垢一樣簡單容易。

可見,現在正是大王成就帝王偉業、實現天下一統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如果大王現在有所懈怠,不趕快著手的話,等到日後諸侯們的實力再度強盛起來,彼此聯合起來,訂立反秦盟約,到那個時候,即使大王有黃帝一樣的能力,也不能吞併它們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