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3):有一次,袁盎請假回家探望。在路上,他遇見了丞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3)

史記新讀

治世能臣(13)

點醒高官

有一次,袁盎請假回家探望。

在路上,他遇見了丞相申屠嘉的車隊。

於是,袁盎下車拜見丞相。

申屠嘉只是在車上對他表示了謝意。

袁盎回到家裡,面對著眾多的屬下、家人,他想到剛才的事情,感到十分地慚愧。

於是,他前往丞相府,送上了名帖,請求會見申屠嘉。

過了很久,申屠嘉才接見了他。

袁盎跪著說道:「希望與您單獨交談。」

申屠嘉說:「如果您要說的是公事,就到相關的官署裡與官員們商議,我將把您的意見上奏天子;如果是私事,我不會接受私下的密談。」

袁盎依舊跪在地上,片刻之後,他開口說道:「您擔任丞相一官,與陳平、周勃相比,您自認為如何?」

申屠嘉自認為不如。

於是,袁盎接著說:「好的。

這兩個人輔佐高祖平定了天下,當上了將相,又誅滅了呂氏集一團一,保全了劉氏的天下。

您當初只是一個腳踏強弓的武士,後來,升任隊長,又積累功勞,做到了淮一陽一郡郡守,可見,您並沒有出奇計、攻城野戰的功勞。

況且,天子從代國進京以後,每次朝會,郎官呈上奏章,他總是停下車,聽取他們的意見。

眾多的意見中,不可以採用的,陛下就將擱下來。

能夠採用的就採用,對好的意見,他未嘗不大加稱讚。

這是為什麼呢?陛下正是想要通過這樣的做法召來天下的賢者。

如此,陛下每天都有見聞上的新收穫,更加聖賢、明智。

而您如今卻自我封閉,鉗制天下人的言路,如此,只會越發愚昧。

以聖明的君主來督責愚昧的丞相,您遭受禍患的日子指日可待了!」申屠嘉聽後,猛然覺悟,他立即離開座位,向著袁盎行了隆重的禮節,說道:「我是個魯莽、不開化的人,今日幸虧您的教誨,使我受益匪淺。」

接著,申屠嘉連忙扶袁盎起身,兩人到內室暢談。

從此,袁盎成為了申屠嘉的貴客。

忠臣的仇家

袁盎向來不喜歡晁錯,晁錯就座的地方,袁盎一定離開;而袁盎就座的地方,晁錯也總是離開。

這兩個人從沒有在一起交談過。

文帝去世以後,景帝繼位,晁錯被任命為御史大夫。

不久,他派遣官吏偵查袁盎收受吳王財物的事情,將袁盎量罪定刑。

天子詔令赦免袁盎的刑罰,把他貶為平民。

後來,七國之亂爆發。

消息傳到京城,晁錯對手下的官員說:「當初,袁盎接受了吳王的許多財物,因此,專門為他掩飾,說他不會反叛。

如今,吳王造反,所以,我打算上書天子,請求懲治袁盎,因為他事先知道吳王的造反圖謀。」

官員們說:「反叛的事情暴露之前,懲治袁盎,也不會中斷吳王的圖謀。

如今,叛軍大舉西進,您打算懲治袁盎,對事態的發展也不會有什麼益處。

況且,袁盎應該不會參與吳王反叛的圖謀。」

由於意見不一,晁錯猶豫不決。

很快,有人把這件事告訴給了袁盎。

袁盎感到恐懼,便連夜會見了竇嬰,向他說明吳王反叛的原因,希望能到天子面前澄清自己,為朝廷出謀劃策。

竇嬰進宮,把此事上報天子,天子詔令袁盎進宮相見。

袁盎見到了天子,他請求天子讓旁人迴避,晁錯只得離開,他心裡自然是十分地怨恨袁盎。

袁盎便對天子原原本本地敘述吳王等諸侯王反叛的情況,認為這是晁錯造成的。

朝廷只有將晁錯立即處死,向吳王謝罪,吳軍才肯撤兵。

於是,天子將晁錯處死。

不久,天子任命袁盎為太常,竇嬰為大將軍。

這兩個人向來十分地要好。

此後,京城地區的權貴與眾多的士大夫都爭相親附他們,每天隨從他們的車子達到了數百輛。

知恩圖報

晁錯被殺以後,朝廷命令袁盎出使吳國,勸吳王退兵。

吳王一向很看重袁盎,想要讓他擔任將領,袁盎不肯。

於是,吳王打算殺死他,派了一個都尉率領五百人,把袁盎圍困在軍中。

袁盎在吳國擔任丞相的時候,手下的一個從史曾經與袁盎家裡的婢女私通。

袁盎得知了這件事情,但是沒有將這件事公開,仍然和以前一樣地對待那個從史。

不久,有人對從史說:「丞相已經知道你與他家的婢女私通的事情。」

從史害怕被治罪,就趕快逃走了。

袁盎得知從史出逃,親自駕車追趕,趕上以後,沒有責罰從史,反而把婢女賞賜給了他,依舊讓他做從史。

等到袁盎此次被圍困而命懸一線的時候,當年的那個從史正好擔任困守袁盎的都尉的司馬。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