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英雄末路(23):漢十一年的秋天,陳豨在代地舉兵叛漢。劉邦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英雄末路(23)

史記新讀

英雄末路(23)

私心種下的隱患

漢十一年的秋天,陳豨在代地舉兵叛漢。

劉邦親征,到邯鄲去攻打陳豨的主力部隊,同時,因為燕國靠近代地,燕王盧綰奉命進攻陳豨東北部的軍隊,陳豨的形勢十分危急。

於是他派遣部將王黃,去向匈奴求救。

同時,盧綰也派出使者張勝出使匈奴,揚言陳豨等人的叛軍已經被漢朝打敗,奉勸匈奴不要干涉漢朝的內政。

張勝到達匈奴的時候,原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也逃亡到了那裡。

他與張勝很熟悉,便去見他,對他說:「先生受到燕國的重視,是因為您熟悉匈奴的情況,他們不能沒有您的幫助。

同樣的道理,燕國能夠存在這麼長的時間,是因為諸侯們屢次反叛,戰事連年不斷,漢王需要燕國來幫他鎮守邊境,鞏固他的天下。

現在,燕王打算幫助朝廷迅速消滅陳豨等叛軍,當叛軍被消滅光以後,朝廷就該對燕國下手了。

到了那個時候,先生恐怕就會成為階下囚了。

所以,您為什麼不勸說燕王,叫他暫緩消滅陳豨叛軍,而同時聯合匈奴呢?凡事要留有餘地,燕王就可以長久的保留他的王位了;如果朝廷出現緊急情況,這才正是燕王安定封地的好機會啊。」

張勝認為臧衍的話很對,就私自請求匈奴,幫助陳豨叛軍攻打燕國。

盧綰髮現匈奴沒有聽從自己的建議,反而協助陳豨攻打自己,於是懷疑張勝聯合匈奴謀反,便上書請求將張勝滅族。

但是,張勝回國以後,對盧綰詳細說明了他這樣做的原因。

盧綰聽後醒悟,就為張勝找了一個替死鬼,替換了他和他的家人,讓他們充當聯絡匈奴的中間人。

盧綰又派遣密使到達陳豨叛軍的駐地,想叫陳豨長期流亡,以使戰事連年不絕,自己的封地也就高枕無憂了。

投降匈奴

漢十二年,黥布反叛,劉邦率軍東進。

陳豨則時常帶兵屯駐在代地一騷一擾漢軍,劉邦十分惱怒,派出樊噲來攻打他。

陳豨被打敗,手下的部將也投降了漢軍,他們把盧綰與陳豨私下裡勾結的事情交代了出來。

於是,劉邦派遣使臣到燕國傳達詔令,想要召見盧綰瞭解情況,盧綰心裡有鬼,就以生病為借口加以推辭。

接著,劉邦派遣辟一陽一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去迎接盧綰,並且趁機驗問盧綰的左右的人,查明事情的真相。

因此,盧綰更加地害怕,他索一性一閉門不出,他對一寵一幸的臣子說:「現在,各位異姓諸侯王之中,只剩下我和長沙王吳芮。

去年春天,陛下消滅了淮一陰一侯韓信,夏天,又誅殺了彭越,這都是呂後的計謀。

如今,陛下一身患重病,呂後執掌了大權。

她是個婦道人家,怕大家不服她,自己站不住腳,總是想藉故誅殺異姓王和大功臣,樹立自己的威信。

我打死也不能去朝廷,去了就回不來了!」接下來的時間裡,盧綰還是宣稱自己有病,而沒有應一召前往京城。

後來,看到朝廷的壓力越來越大,盧綰的左右親信害怕受到連累,紛紛出逃,結果盧綰說過的話多少洩漏了出來。

這些話傳到了辟一陽一侯等朝廷使者的耳朵裡,他們回京以後,將情況詳細地報告給了劉邦。

劉邦聽後,十分惱怒。

不久,漢朝得到一名匈奴的降者,那個人將燕王與匈奴之間的勾當,全部報告給了朝廷。

這時,劉邦完全肯定了盧綰的反叛事實,便派遣樊噲去攻打燕國。

盧綰自認為不是漢軍的對手,便帶著他的全部家屬、宮人以及幾千名騎兵,駐紮在了長城腳下,等待劉邦病癒,好親自前往京城請罪,估計劉邦會顧及與自己的情誼赦免自己。

但是不久,劉邦的死訊傳來,盧綰悲哀、歎息,率領著這些人逃往了匈奴。

匈奴單于厚待他,封他為東胡盧王。

但是,盧綰的部眾時常遭到當地遊牧部族的欺凌、掠奪,他們的歸心強烈。

一年多以後,盧綰在匈奴地區去世。

呂後當政的時候,盧綰的妻子和兒女率領部眾逃出匈奴地區,重新歸降了漢朝。

那時,呂後正好生病,不能接見他們,便安排他們住在燕王在京的官邸裡。

不久,呂後打算親自設宴接待他們,但是卻不幸病逝了。

後來,盧綰的妻子也病死在京城。

漢景帝中元六年,盧綰的孫子盧他之,以匈奴東胡王的身份歸降漢朝,被朝廷封為亞谷侯。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