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王朝叛臣(2):晁錯藉機告發楚王劉戊去年為薄太后服喪時,在服喪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王朝叛臣(2)

史記新讀

王朝叛臣(2)

公元前154年冬天,楚王前往長安朝見。

晁錯藉機告發楚王劉戊去年為薄太后服喪時,在服喪住的房子裡偷偷一婬一亂,請求誅殺他。

景帝下詔赦免了他的死罪,只是削減東海郡作為懲罰。

此外,之前因趙王有罪,削減了他的河間郡。

膠西王劉卬因為售賣爵位時舞弊,也削減了他六個縣的封地。

朝廷削藩的態度越來越明顯了,各諸侯國一時間人心惶惶,無不痛恨晁錯,欲殺之而後快!

諸侯結盟

吳王擔心朝廷的削藩行動很快就會削到自己的頭上,更何況自己與文帝有殺子之仇,就想藉機公開圖謀,起兵發難。

他擔心力量不足,知道膠西王勇壯,好逞勢鬥勝,幾個齊地的諸侯王都畏懼他,和他強強聯合,把握大些。

於是派中大夫應高去鼓惑膠西王一起反叛朝廷。

應高不帶書信,只是口頭通報說:「吳王不才,危在旦夕,也不願束手就擒任人宰割,希望您明白他的好意。」

膠西王也被說中了心事,急忙說:「不知道先生有什麼要指教我的?」

應高說:「現在皇帝任用一奸一臣,被一奸一邪之臣蒙蔽,他只顧眼前利益,聽信讒言,擅自改變法令,侵奪諸侯的封地,對封國徵求越來越多,誅罰賢良,情形日益嚴重。

俗話說:『米糠吃完了就該吃米了。

』吳王和膠西王是有名的諸侯,一旦被朝廷盯上,恐怕就不能安寧了。

吳王身患內疾,二十多年不能朝見皇帝了,他曾擔心朝廷猜疑,又沒有辦法解釋,現在小心謹慎,猶且害怕不被諒解。

我聽說大王因為賣爵的事而被罰罪,諸侯被削減封地,是朝廷小題大做,其實罪過根本沒有那麼嚴重。

朝廷這麼懲罰恐怕不只是削地就能罷休的。」

膠西王說:「是的,有這樣的事。

那你說怎麼辦呢?」

應高說:「俗話說: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

現在吳王自認為和大王有相同的憂慮,願藉著時機順應天理,犧牲個人身軀為天下除害,怎麼樣?」

膠西王吃驚地說:「我哪裡敢這樣做呢?現在皇帝雖然一逼一迫我很緊,是因為我本來就犯有死罪啊,我怎敢胡思亂想啊?」

應高說:「御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蔽塞忠良,朝廷之臣尚且都對他心生怨恨,更何況是被削地的諸侯們,他們都有背叛朝廷的心思了。

現在彗星出現,蝗災不斷發生,這是萬世難逢的機會,這正是聖人產生最好的時代了。

所以吳王想對內以討伐晁錯為借口,在外追隨大王車後,馳騁天下,所向披一靡一,那時候天下沒有敢抗逆我們的。

大王您假使能夠答應我一句話,那麼吳王就率領楚王攻下函谷關,守住滎一陽一敖倉的糧食,抗拒漢兵,安兵紮寨,等待大王的到來共興大事。

大王真的能夠幸臨,憑借咱們的力量,那麼天下就唾手可得了,兩個君主分治天下,不也是很好的事嗎?」

膠西王一想到能夠稱帝欣喜若狂馬上答應了。

應高回去報告吳王,吳王仍不放心,就親自到膠西出訪,當面和膠西王訂立盟約。

七國叛亂

膠西群臣中有人知道了膠西王反叛的計劃,就規勸說:「侍奉一個皇帝,是最快樂的事。

現在大王和吳王向西進兵,假使事情成功了,兩主定會有分歧爭端,那時候戰禍還是不會消停,您也就沒有安穩的日子過了,說不定會因為吳王造反而家破人亡。

諸侯的土地不足朝廷的十分之二,力量懸殊太大了,而背叛朝廷也會使太后擔憂,您又但上了不孝的罪名。

從上面的分析看,您起兵造反的計劃實在是不明智的,這不是長遠之計啊。」

膠西王不聽,又派使者聯合齊王、菑川王、膠東王、濟南王、濟北王,他們都應允了,並說:「城一陽一景王曾為正義攻打呂氏宗族,不要讓他參與起兵,事成之後分些土地給他就行了。」

各諸侯由於聽說有人受到削地的懲罰,都震驚恐懼,大多怨恨晁錯,因此都願意發兵。

景帝終於下令削減吳國的豫章、會稽二郡,可好時機已經過去了,等到詔令發到吳國,吳王早就準備好起兵作亂的一切條件,徵召了他全部的士兵,通令全國說:「我年紀六十二歲,親自統率軍隊。

小兒子年齡十四歲,也身先士卒。

所以凡是年長和我相同的,年輕和我的小兒子相同的人,都要出征。」

他又派人聯繫南邊的閩越、東越,東越也跟隨吳王發兵。

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楚王、趙王也殺死了朝廷派來的官員,向西進兵。

齊王后來後悔,服毒自一殺,違背盟約。

濟北王因城牆損壞沒有竣工,他的郎中令將他劫持控制,他也無法發兵。

膠西王和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一起率兵圍攻臨淄。

趙王劉遂則暗中派使者到匈奴商議聯合作戰之事。

一時間真是天下大亂,西漢政一府面臨著建立以來最大的危機。

大概劉邦也沒有想到,自己為了保住劉家天下剷除了異姓王,扶持自家人稱王,以為可以江山穩固、千秋百代了,到頭來卻自家的窩裡鬥更狠,遺害子孫更厲害。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